依然存在,但内帑的日常管理工作移交给了司礼监,这样也能大大的改善殿中监一家独大,然后欺上瞒下偷主子钱的情况。
胡亥将这个职位交给了站位最为公正的郑履,由其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他身上本来还有印绶监的职位,该职位被剥离出来,移交给了卫然代管。
同时,升小黄门卫然为中常侍。皇帝登基时还是一名小喽啰的卫然,迈入了高级宦官行列。
胡亥喜欢温水煮青蛙,慢慢理清楚东西,后廷的改制便暂时到此为止了,防止出现过大的混乱,影响前方战事。
十几日后,借着赦免几位犯事将官的契机,胡亥召开了燕朝,卿级以上参与。
“诸位卿家,我大秦依法治国,然严刑峻法可打天下,却不一定适合坐天下,六国百姓造反是因为什么,还有待讨论,但战火被户赋减半、力役罢停和未来的希望所平息,却是事实。”
“因此,今日要商议的便是要不要改制?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为好?从哪里开始?好了,诸卿可以讲一下自己的观点,这里不会因言获罪。”
胡亥几句话之间,便将会议定了调子。
他看起来没说方向,但在场的谁不是人精?皇帝赦免了几位获罪的军官,还把这事儿放在刚刚的大朝会上讨论,如今又开启燕朝,显然陛下心中已经有所偏向。
这是新人的想法,从皇帝登基便成为九卿的一些老人,更是早已明白皇帝的改制想法,虽然皇帝从来没有明确的说过,但这个偏向很明显。
众位卿级选手看着两位丞相,等待他们的发言,主要看的是李斯,因为这位是大秦制度设立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恭坐案几的李斯先是对皇帝行了一礼,然后道:“先帝制定的总体制度是有效的,但就像陛下所说,如今看来,其中颇有瑕疵,也许是时候要进行一些调整了。”
李斯又进行了一些阐述,大概表达的是:臣是支持陛下的。他说的都是一些偏向于空泛的话,没有具体措施。
这也够了,眼看有左相出头,后面的各位重臣便开始大胆发言。
有过提前沟通的工部尚书白丰主动道:“臣觉得,也许可以减轻一些处罚力度,更改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将秦律中关于肉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