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一旦有失,便是万劫不复。当下,需步步为营,寻魏军破绽。”魏延怏怏而退,口中嘟囔,似仍不服。
相持日久,粮草供应渐成难题。我仿佛在营帐内,常听士兵私语抱怨,却又无奈叹息。丞相殚精竭虑,为引司马懿出战,竟派人送去一套妇人服饰,意在讥讽其胆小怯懦。魏营顿时哗然,使者回禀:“司马懿见衣饰,虽面有愠色,却强压怒火,仍坚守不出,只问丞相起居安好。”丞相闻之,微微苦笑:“司马懿,果真是吾劲敌。”
数度北伐,皆因国力悬殊、时运不济,未能竟全功。在五丈原,秋风萧瑟,吹过营帐,丞相病体沉重,却依旧强撑着处理军机要务。他望着帐外连绵的祁山方向,眼神透着无尽的不甘与眷恋,口中喃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吾未竟之业,当有后来人继之……”我仿佛在旁侍奉,泪水潸然而下。
如今,支教岁月悠悠,我常给孩子们讲述这段历史。课堂上,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孩子们纯真的脸上,我挥笔写下:
祁山烽火漫云天,丞相挥师欲复汉。
马谡街亭遗大恨,仲达坚壁守愚顽。
粮草难支征路远,忠心未改志如磐。
五丈原中风瑟瑟,空余遗梦在人间。
这一场北伐,是理想与现实的较量,是忠义与宿命的悲歌。千年已逝,愿武侯精神,如这山间火种,代代相传,永不熄灭。每念至此,我望向窗外的层峦叠嶂,仿若看见当年蜀军的旗帜,仍在历史的风中飘扬,激励后人奋进,追寻那永不落幕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