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
苏灿的歌声如幽魂低吟,缓缓流淌进每个人的耳中。
戏腔悠长,哀而不伤,仿佛一位旧戏班的老伶人,在红漆剥落的戏台上,吟唱一出尘封的旧事。
[堂前。]
清亮婉转的音调自苏灿的喉间溢出,带着一丝古老的沧桑感,像是穿透岁月的尘埃,直抵人心深处。
观众们愣住了。
他们本以为这只是一首带有故事性的歌曲,却没想到,苏灿竟然又一次融入了戏腔!
——上一轮比赛,他以一首《赤伶》惊艳四座,悲怆的戏腔让无数人为之落泪。
那场演出后,许多观众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戏腔的魅力,甚至在短短数日内,华夏戏腔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潮。
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苏灿不仅再度使用戏腔,而且这次的戏腔,竟然比《赤伶》还要诡异,还要摄人心魄!
就在他们准备继续享受戏腔时,下一句歌声忽然变成低声念白!
[他说了掏心窝子话。]
随即,又陡然回到戏腔。
[不兑上诺言。]
[岂能潇洒。]
音色由高转低,如丝线缠绕,音调略带鼻音,透着戏腔独有的韵味,悠悠扬扬,仿佛述说着一桩古老的恩怨。
戏腔的美,在于它的韵味——婉转、细腻,能让简单的一句话,变得如泣如诉,带着千钧重的情绪。
这一刻,剧院中的每个人都沉浸其中,呼吸放轻,连眼神都不敢眨动,生怕错过一个字、一个音、一个情绪的转折。
……
评委席上。
弗兰克教授的瞳孔急剧收缩,心跳几乎停住。
“这……这是什么级别的演唱技巧?!”
他强压住内心的震惊。
在听过苏灿演唱的《赤伶》,他花了两周时间全身心投入华夏戏腔的研究中,深知戏腔的特殊发声方式——讲究气息的绵长、共鸣的精准、行腔的运转自如。
哪怕是专业戏曲演员,想要从普通唱腔自然切换到戏腔,都需要极强的功底。
可苏灿,却像呼吸般自然地完成了这一切!
没有刻意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