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民可汗说高句丽王有意对他们突厥称臣,所以特意派使者来见他。”
说到这儿的时候,杨广的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恼怒:
“他说这话分明是将朕当傻子了,毕竟高句丽与东突厥的国力相差无几,他们东突厥都是朕的藩国,高句丽人怎么可能会对他们称臣。
如果朕没有猜错的话,高句丽王很有可能是派使者来联络启民可汗,相约一起挥师南下,瓜分我大隋的江山,只是没想到刚好被朕撞了个正着。
朕虽说当时没有当场拆穿他们的鬼话,但回到京城之后便开始谋划征伐高句丽之事。
因为朕很清楚,高句丽人一直在不遗余力拉拢和联络其他国家和部族企图围攻我大隋,若是朕坐视不理,他们便很有可能是下一个鲜卑。”
直到此时,萧皇后才明白自己夫君为何一直执着于打高句丽,哪怕因此害得大隋差点亡国也在所不惜,原来竟有这么一层顾虑。
也不能说他的想法不对,但问题在于他把动静搞得太大,不仅劳民伤财,还掏空了大隋的国库,以至于将天下人都给逼反了,最终不仅没能彻底灭掉高句丽,反而害得大隋差点亡了国。
若不是秦昇的出现,恐怕大隋当真要跟秦朝一样二世而亡了。
因此,萧皇后迟疑了片刻,还是忍不住继续问道:
“陛下,臣妾还是有些不太明白,臣妾听说高句丽只有区区几百万人,陛下若是想要征伐他们,只需挑一员信得过的大将,调派给他十万精兵,便可横扫整个高句丽。
即便是不幸战败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动摇到大隋的根基。
可为何陛下三次征伐高句丽,都要征发上百万民夫,招募几十万兵马,筹措上百万石粮食,如此这般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呢?”
杨广听出萧皇后语气中的惋惜之意,也知道若是自己不如此大规模征伐高句丽,即便是前线将士一败再败,大隋江山也不至于会落到如此田地。
但他对此也只是叹了一口气道:
“难道皇后以为我大隋的敌人就只有一个高句丽吗?
高句丽是外患,关陇集团才是我大隋的内忧。
他们把持着朝堂和地方上的大量高位,使得朕处处受到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