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暖回到家,就跟家里人商量买铺子的事。

    韩氏听到苏暖要买铺子,有些犹豫,“这买铺子可不是小事,又要选位置,又要价格合适。”

    韩氏即便不通庶务,也知道买个铺子需要花不少钱。

    相较韩氏的犹豫,周媛是支持的。

    沈言没有急着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问了一句,“暖暖,你怎么会想到要买铺子,是不是这次去县城听说了什么?”

    不得不说,最了解她的人还是沈言。

    苏暖就把从庞掌柜那里听来的告诉给众人,“庞掌柜说县令大人要在城郊建一个水码头,一旦水码头建成,县城会比现在热闹百倍。如此一来,县城的地皮肯定是要涨的。”

    “我们现在买铺子,等于是提前投资。等水码头建立好后,就算我们不用这铺子做生意,也可以把铺子租出去,这样光是收租金,就能挣不少钱。”

    苏暖这么一解释,韩氏有些被说动,但还是看向沈言,“阿言,你怎么看?”

    沈言道:“暖暖考虑的不错,我觉得可以可行。”

    韩氏又问了一句:“暖暖,庞掌柜说的话有几分准?”

    苏暖想了想道:“庞掌柜的为人,我是信得过的。他能告诉我,说明这事有五分准。唯一不确定的是县令大人那边,如果水码头推行不顺利,估计县令大人也没有办法。”

    “我觉得这事应该会成功。”沈言分析道:“我听说这位县令大人年纪不大,自从赴任后,就一直想有番作为。”

    “只是县城的县丞和主簿欺他年纪轻,但凡县令想做什么事,都是反对的多。”

    “不过今年县令大人抗住了鞑子的进攻,在县城有了声望,想必下面的人不会再给他拖后腿。”

    “所以我觉得修建水码头这事应该能成。”

    沈言分析的有理有据,韩氏也被说服了。

    “这么说来,如果县城的城郊能建成水码头,那县城的地皮肯定是要涨的了?”

    苏暖道:“那是当然。可惜庞掌柜不知道这水码头要建在哪,不然我们还能提前在附近买一块地皮。”

    要是能预测水码头建在哪就好了,她肯定会把能买的地皮全都买了,然后再等地皮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