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川的语气依然冷静,但字字句句都带着无形的压迫,“如果真想借联姻来稳定两国关系,那就应该考虑真正的战略利益,而不是靠这样拙劣的手段。”
皇帝看着眼前的一场权力斗争,深知自己的处境非常棘手。看着大臣们纷纷低头不语,他也感到了一丝无奈与疲惫。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做出了决定。“好了,今天的朝会到此为止,诸位退朝,各自回去处理政务。”皇帝挥手示意,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抗拒的权威。
大臣们见状,纷纷起身,低头行礼,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许知夏站在原地,心中百感交集。她看着这些表面上满是忠诚的大臣们,却清楚知道,他们真正关心的不过是个人得失与权力博弈。
而于景川则站在一旁,表情冷峻,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许知夏身上,似乎有些许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又被他收回,转身离开。
许知夏默默地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忽然有些迷茫。
袭慕寒的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在盛京的士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袭慕寒素有才名,他的文采出众,在朝堂和市井之间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因此,文章一面世,便迅速传遍了各大书院和富贵人家。许多读者拿到文章后,都在纷纷称赞袭慕寒笔力的高超,直到最后一段结尾。
文中写道:“她,是那朵盛放的梅花,原本应该在这片广阔的江山中自由绽放,然而她却被无情的暴风摧残,带着她所有的希望和愿景,远嫁他乡,最终为别人编织了梦的枷锁。” 这段话看似感伤,实际却暗含深意。文章结尾,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命运的选择面前如何屈从,她的生命与爱情都被摧残成了他人的工具和交换条件。
文章中深藏的隐喻,没人能立即看出,但随着人们逐渐反思,大家很快就联想到炎国使团的到来,以及近期宫中对于许知夏的联姻安排。许多人心生疑虑,觉得这篇文章是在影射许知夏与炎国的联姻,尤其是文章结尾的凄美与无奈的语气,更让人感到许知夏即将沦为一个被安排的牺牲品。
文章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盛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无论是市井的小民还是朝中的大臣,大家都在谈论着这篇文章,许多原本对联姻保持沉默的人也开始为许知夏发声,指责皇帝和朝廷将她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