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但充满了生活气息。他发现,在一些学校和社区附近,有不少店铺,生意看起来还不错。他走进一家文具店,和老板攀谈起来。
“老板,您这店开了多久了?生意咋样?”李阳问道。
老板笑着说:“开了好些年了,主要做学生和周边居民的生意。虽然比不上市中心热闹,但客源稳定,勉强能维持。”
李阳又问:“那您觉得这附近再开一家百货店,有市场吗?”
老板想了想,说:“百货店的话,要是东西齐全、价格实惠,应该能吸引不少人。不过这附近的租金也不低,得好好算算账。”
李阳一边和老板交流,一边观察着周边的环境。他发现,这里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学生、居民和一些上班族,消费需求比较多样化。而且周边的商业氛围比较浓厚,虽然竞争激烈,但也意味着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阳继续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考察了一个又一个潜在的地段。每到一处,他都会详细了解租金、人流量、消费群体、周边配套设施等情况。他还会与当地居民和商家深入交流,从他们那里获取更多关于周边消费习惯和商业氛围的信息。
有一次,李阳在一个偏远的街区考察时,遇到了一位热心的居民。这位居民得知李阳在为开分店选址,便主动为他介绍情况。
“小伙子,这一片虽然租金便宜,但位置太偏了,平时没什么人来。你要是开百货店,估计很难有生意。我建议你去前面那个路口看看,那里人流量大,而且附近有几个工厂,工人多,消费能力也还可以。”居民热情地为李阳指路。
李阳感激不已,按照居民的指引前往那个路口。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家正在转让的店铺,位置十分理想。他赶紧联系了转让方,详细了解店铺的情况。
“老板,您这店为什么要转让啊?”李阳问道。
转让方无奈地说:“我家里有点急事,要回老家处理,实在没办法才转让。这店位置好,生意一直不错,你要是接手,肯定能赚钱。”
李阳仔细查看了店铺的内部结构和周边环境,心中十分满意。但他还是保持着谨慎,又在周边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到这家店铺确实如转让方所说,生意一直很稳定,而且周边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