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手段。薛宝钗深知,自己与宝玉的婚姻不仅能够为薛家带来荣耀,也是缓解家族经济困境、维持社会地位的现实选择。在家族利益与个人情感的天平上,宝钗选择了前者,这并非是对个人情感的轻视,而是对现实困境的深刻理解与无奈妥协。”
是吗?宝钗同意嫁给宝玉是因为无奈吗?
如意继续洗耳恭听。
“其实吧,宝钗妥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最主要的原因呢,还是宝钗的自信。她确信最后宝玉会接纳她,爱上她。”
“为什么呀?”
如意疑惑了。宝钗竟然会相信宝玉最后会爱上她,奇了怪了。
宝钗究竟哪里来的自信呀?
“因为薛宝钗对宝玉太了解了。她明白宝玉虽心慕黛玉,但宝玉性格中的反叛与不羁,以及对仕途经济的不屑,使得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难以立足。相比之下,宝钗自己则更加理性,务实,懂得如何在封建社会的框架内生存。宝钗相信,通过自己的温柔劝导与影响,能够引导宝玉走向更为稳健的人生道路。这种对宝玉性格与命运的洞察,促使宝钗相信,即便宝玉心中有所偏爱,他爱着黛玉,可那又能怎样?宝钗坚信,他们婚后,宝玉最终依旧能与自己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而黛玉也不过是宝玉的曾经而已。时间永远是慷慨的,会抚平一切的创伤。这就是薛宝钗的自信呀。老婆,懂了吗?”
如意点点头,丈夫说的似乎有点道理。
“可是,宝钗这样的选择,对黛玉太过残忍了。宝钗怎么能这样呢?好歹她们也算是好姐妹呀。”
如意觉得宝钗太自私了。对不起黛玉。
“老婆,宝钗可不这么想哦。在宝钗看来,黛玉虽才情出众,但其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或许并不适合宝玉那种需要强大内心支撑的生活方式。宝钗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黛玉的一种保护,她希望黛玉能够找到更适合她的归宿,而不是在宝玉的世界里继续苦苦挣扎。宝钗才不认为自己对不起黛玉,反而觉得她帮了她。”
如意无语了。
这是什么逻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