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条分给几个小娃,让他们赶。
而她则将脱完粒的稻叶放在一旁继续晒着,这些可全是冬天黄牛的吃食。
随着“砰砰砰”声不断响起,那一亩多的试验田,终于到了称重环节。
十多个米斗,被赶回来的张老头摆在院中,一行人依次向斗里灌入稻谷,李云溪站在一旁数数。
不到一炷香,一亩多地,就称完。
李云溪报数:“一共二十四斗半,之前一亩地收获多少?”
张老头激动的嘴唇打颤,半晌才吐出:“天老爷赏饭,一亩地最多才十八斗米,这足足多了六斗米!”
“真有二十四斗米?”
“我的天老爷,早知道就多弄几亩地”
哪怕多出一斗米,就意味着,灾年能少饿死一个人。
可多出六斗米,这个数字,让周围人难以置信。
于是,他们又称了一次,结果亦如李云溪报出的那个数
试验田不多,只弄了三亩地,弄多了,任管家担心会破坏高产种子,若是知道,稻谷会多出这么多,他也不会弄,云溪可是说过,高产粮种产量达到百多斗,这是什么概念?
一亩地顶十亩地的收成!
这笔账,任管家会算!
这次丰收,让他们深信,那块田一定会高产,甚至李云溪那套理论知识,也被他们牢记于心,从未放弃,直至种出来的那一日。
如此又忙碌了两日,他们终于要收割那片高产粮。
本该放在第一日的祭祀谷神和开镰,也被张老头拖到这一日。
庄上的婶婶婆婆们更是彻夜未眠,准备祭祀用的吃食,李云泽睡到三更天,就被香味吸引到坝子前。
一婶娘见状,赶忙从蒸笼中给他取了几个包子,“云泽,你先垫垫肚子,一会有猪头肉吃!”
“谢谢!”
李云泽接过碗,弯着眉眼道谢!
这声‘谢谢!’是李云溪教了两个时辰,他才学会的,也因这句话,他总能第一个吃上
庄上的人陆续起来,打扫坝子,摆放供桌
上供品
上香
上供词
看着他们双手不断朝上摇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