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艘船装了50吨稻谷,李云诚要了20吨,搬回来的粮食,足足堆满了两个屋。
瞧着很多,但细算下来也不过斤,落到搬夫头上,每个人最多能买到300来斤。
望着围在身边、目光灼热的搬夫,陈中深吸了一口气,示意众人退后几步,他才大声说:“每人最多买200斤,若以月钱抵扣,最多可余50斤,这儿没有粮袋,若你们今日要,要么同村一起买一袋,或明儿自己带粮袋来。
要买的,到西风、顾山那里登记。”
话落,几十个搬夫瞬间跑到西风跟前。
而李清坤则找上陈中。
“舅哥,我们能不能多买一点?”
陈中一听这话,直接扯着他来到堆放粮食的屋子,“老哥,你自己瞧,就只有这么多,你多买一点,别人就不够呀。”
李清坤扫了一眼,“我也不多要,400斤如何?”
“好吧,不过你别说漏嘴。”
“这是自然”
这一次,李云诚和陈中都以为,就算他们每人200斤,好歹也能剩个万儿来斤,足够自家吃到年底。
没过一会,王秀才就找来。
“三哥、云诚,这粮食,能不能卖我一点?”
都住一个宅子,又不是白拿,两人自然没意见。
结果,等王秀才把粮食运回去,不足一个时辰,杏花巷住的9户人家就找来,每人要的也不多,也就200-300斤。
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陈中也说不出一个‘不’字。
紧跟着,李老三同几个衙役,拿着粮袋来了
于是等到第二日下午,李老头领着六个族人来时,只剩20多袋,2000多斤粮食。
“老三,他们想买点粮食。”
陈中见此,只能笑着问:“要多少?”
李三叔往屋里看了看:“我家里人多,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我要1000斤。”
闻言,陈中深吸了一口气,“叔,你这都要去一半,你瞧,里头也没几袋粮食,他们都是一袋、两袋的买。”
李三叔瞥了陈中一眼,砸吧砸吧嘴,对李老头说:“诶,我说喜子,这商会到底姓李还是姓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