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秋雨落下,寒风凛冽。
李云泽玩够了,终于回了家。
待了不到两天,他接到新任务,兴奋的收拾衣服,又去了茶山镇,李云溪也接了任务,但她没第一时间去,而是先去了趟林家庄,将庄上的粮食,一部分藏在山里,一部分运回李家,做完这一切,才来到碰到陈老汉一行人的哨点巡逻。
因为难民,越来越多。
稍不注意,就有难民冲过防卫哨点,进入禹都县,若碰上一两人、或品性好点、只求吃食的人,村民倒能解决,或接济一二。
但人一多,总会滋生不少龌龊。
原来的叛军,还有一千来人没有接亲人来,其他叛军的亲人,已派人接来,一共有一千多人。
经过一番讨论,单独划出两个村子,每个村分了400人,剩下的人,则三、两户分到其他村里去。
若有钱,也可以不接受县衙指定地方,自己去镇上买房居住。
其中,新成立的一个村子,是李云溪现巡逻的地方。
属福山镇。
李云溪将这个村子取名为傍山村。
村子后方是通往澶州的大山,右侧挨着竹林,正前方是良田,左边是哨点。
这地方,虽不临河,但有几条渠沟穿插在田间,不缺水。
新来的人,对此地很满意,若问他们怕不怕难民?村民只想说,他们手里也有刀,难民和刁民到底谁更凶?
唯独不好的是,他们没赶上好时机,只分了宅基地、一担粮,十两安家费,不如第一波到的人,那波人分了地。
好在右侧的十几亩竹林,划给他们村。
不怪李云溪不给地,主要是,整个禹都县但凡能种粮食的地方,都被钱师爷安排了人,开了荒,全都种上了。
稻谷一年一季,但秋收后,不少人会开一、两块地出来,种萝卜、韭菜。
种玉米的田地,只要家里不缺地肥,那也是要挖出来种菜的,萝卜能吃,还能卖给李家,所以没有空地。
尽管没有田地,也无法阻止傍山村村民的热情,尤其是进了城,睡过大通铺的人,更是掏出银钱,请人来建火坑。
胡老头,以及他教出来的十来个徒弟,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