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瑶的战术手套被汗水浸透,食指在震撼弹保险栓上微微发颤。
邬凌后颈暴起的青筋蹭过她的鼻尖,带着硝烟与松针混合的气息——这是他们三天前在边境安全屋擦拭枪械时沾染的味道。
“咔嗒”
防爆门裂孔处探入的枪管突然凝滞,武装人员战术靴踩碎玻璃的脆响在甬道里形成诡异的回声定位。
邬凌的喉骨震动突然变得急促,摩尔斯电码切换成里海货轮上用来迷惑海盗的克里米亚鞑靼语切口。
“信风。”盛瑶用犬齿咬开震撼弹拉环时突然想起这个词的本意——那是他们初见时货轮甲板上海鸥粪便的气味。
当第一枚震撼弹贴着地面滚向裂孔时,邬凌的战术笔尖精准刺入通风管道的防虫网。
三小时前在装甲车里反复描摹的地下管网图在盛瑶视网膜上自动展开,那些标注着“1976年防洪改造”的废弃支线突然有了新的注解。
“闭眼!”
强光炸裂的瞬间,邬凌拽着她跃进管道的身法带着叙利亚巷战特有的折线轨迹。
盛瑶的夜视镜被酸雾侵蚀出蛛网状裂纹,却清晰捕捉到六个蛇形臂章佩戴者战术背心上相同的焊接瑕疵——这是车臣黑市军火贩子给ak - 12加装时留下的工艺指纹。
“别数弹壳。”邬凌突然用肘部压住她下意识摸向战术包的手,两人交叠的掌心里藏着半截断裂的陶瓷插板,“记住通风管每隔十五米就有电磁锁。”
追兵的战术手电光束在管道内壁割出锐角,盛瑶突然明白那些遍布管壁的褐色污渍不是铁锈——这是三年前城市反恐演习时特种部队留下的荧光标记剂。
当邬凌用匕首刮下粉末抹在枪膛时,她终于读懂了男人瞳孔里旋转的红色按钮意味着什么。
“砰!”
第一具栽倒的尸体堵住了管道入口,盛瑶的p226手枪还在冒着改写弹道数据的特制膛线余温。
邬凌的34却始终没有击发,直到某个武装分子胸前的量子通信器蓝光扫过顶部的检修口。
“就是现在!”
盛瑶被甩上管壁的瞬间,邬凌的战术靴重重踹在锈蚀的抗震支架上。
两百米深的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