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凉山的校长
见这假发居然真的卖出去了,唐彩霞等人大眼瞪着小眼,都十分震惊,同时也对那两顶假发产生了好奇。
只可惜,那两顶假发全部都卖出去了,不能让她们拿来看一看。
唐彩霞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这假发一顶卖多少元呀?”
宁清茹道:“一顶每天的工费是两元!”
宁氏工厂对于工人的待遇一直不错,普通工人每天的工费是大概13元,而宁清茹这边编织假发的工价因为找的都是有经验的手工编织员工,相当于带点技术的,稍微高一些,工价大概是15元每天。
也就是说,如果刨除假发收购的成本,那么每顶假发每天能赚五毛钱,可别小看这5毛钱,一个月下来就是十五块呢。
“价格也太高了吧!如果我没记错,这两顶假发实际上花了五十天,那岂不是足足100块一顶了!”唐彩霞被这个价格给震撼了。
宁清茹摇摇头:“不至于,随着我们技术的逐渐成熟,工人的逐渐熟练,假发的生产速度也会变快的。”
“外国人又不懂。”唐彩霞不假思索地说道,“给他们报一个固定的天数不就行了。”
宁清茹笑道:“你当外国人傻呀?他们能够远渡重洋来到这里,又直接定了这么多顶假发,说明本身是有一定经验的成熟商人,怎么可能这么好骗?”
而且,假发的工艺其实并不是特别难,如果这两个外国人发现宁氏这边不好合作,大可以拿着这两顶假发去找他们本地的工人和工厂,到时候宁氏假发别说赚个薄利了,连利都赚不到。
而且,宁清茹还有一层别的考虑,那就是中间商肯定是要赚钱的,成本越高中间商抬的的价越高,价格却是影响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她不准备垄断什么假发技术,事实上,也根本就垄断不了,否则的话,后世怎么会出现假发随便买的情况?
更别提除了真发之外,后世还研究出了高温蛋白丝,这玩意儿拿来做假发可算得上是真正的物美价廉,宁氏假发如果想要长久发展的话,就必须在高温蛋白丝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抢占市场,成为有口皆碑的国民假发品牌。
当然,这些考虑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