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才是真的要受老罪了。”
阎解旷想了想,觉得二哥说得有道理,便说道:“好吧!那我就去吧!明天我就去街道办申请。”
阎解义点点头,嘱咐道:“你让爸带你去,街道办那边他也熟,到时候好说话。”
第二天,阎埠贵带着阎解旷来到街道办。
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一听情况,对阎解旷积极响应上山下乡的行为表示肯定,很快就帮他办理了相关手续。
阎解义又特意回了一趟95号四合院,请秦淮茹跟家里人说一下,照顾阎解旷一点。
秦淮茹当然没有意见,她不明白阎家明明过的很好,为啥要让阎解旷到农村去受苦。
看在阎解义送的5斤猪肉跟20块钱的份上,秦淮茹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让村里人多照顾阎解旷一点。
没过多久,阎解旷便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农村的路。
当他来到秦淮茹的老家——昌平县兴寿公社秦家屯,眼前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既新奇又陌生。
一望无际的田野,错落有致的农舍,还有那淳朴善良的村民,都与四九城的景象截然不同。
负责接待知青的是村里的支书秦大爷,算是秦淮茹的大伯,他热情地把阎解旷等知青带到知青点。
知青点是几间简单的土坯房,虽然简陋,但收拾得还算干净。
秦大爷笑着对大家说:“孩子,淮茹都跟村子里说了,这里就是你以后生活的地方了,有啥困难尽管跟大爷说。”
阎解旷看着周围的环境,心中既兴奋又有些忐忑。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好好锻炼自己,做出一番成绩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农村的生活远比他想象中的艰苦。
每天天不亮,就得跟着村民们下田干活。
第一次干农活,阎解旷就被那沉重的锄头压得喘不过气来,没一会儿,手上就磨出了血泡。
但他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阎解旷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节奏。
他跟着村民们学会了耕地、播种、施肥等各种农活,与村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在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