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亲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密信送到了光绪帝手中。光绪帝看完密信,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他立刻召集改革派大臣。“诸位爱卿,沈爱卿来信了,他在毛熊国一切顺利,谈判也有转机。我们切不可自乱阵脚,要全力支持改革。” 光绪帝的声音坚定有力,给改革派大臣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改革派大臣们听后,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纷纷表态:“皇上英明,我们定当齐心协力,支持改革,等待沈大人归来。” 改革派的信心重新凝聚,保守派的阴谋暂时未能得逞。
而在毛熊国,沙皇与大臣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再次与沈万海谈判。这一次,沙皇的态度明显缓和。“沈大人,经过商议,我们认为你提出的合作方案有一定可行性。但在贸易条款和合作细节上,我们还需进一步商讨。”
沈万海心中一喜,但他知道,这只是初步的认可,接下来的谈判依旧艰难。“陛下,大清诚意十足,愿意在合理范围内做出让步。我们希望能尽快达成协议,恢复两国的贸易往来。” 沈万海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他期待着能在这场谈判中为大清赢得生机。
随后的几天里,沈万海与毛熊国大臣们就贸易条款、合作领域等问题展开了细致的谈判。每一个条款的敲定都经过了反复的争论和权衡,双方互不相让,却又都在寻找着妥协的可能。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毛熊国同意率先解除对大清的经济封锁,并与大清在贸易、农业技术交流、西伯利亚开发等领域展开合作。沈万海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他知道,这只是打破经济封锁的第一步,但意义重大。
带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协议,沈万海踏上了回国的征程。然而,他刚一回国,就面临着保守派的刁难。“沈万海,你私自与毛熊国签订协议,可有经过皇上同意?这协议里会不会有卖国条款?” 一位保守派大臣站出来,满脸质疑地问道。
沈万海冷冷地看着他:“大人,此协议是为了打破经济封锁,拯救大清经济。签订前,我已通过密信向皇上汇报,皇上也表示支持。若大人不信,可以去问皇上。” 沈万海的声音沉稳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改革派大臣们纷纷站出来支持沈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