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团此次招聘历经层层筛选,能够进入最终面试的应聘者,已然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佼佼者。
然而赵团长在观看了几位应聘者的表演后,脸上并未浮现出满意的笑容,反而失望地摇了摇头。
他侧身对身旁的副团长低声说道:“如今的苗子,真是一批不如一批了。”
回想他们年轻那会儿,能进入歌舞团的,要么天赋异禀,要么从小接受专业培养,无一不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可如今,这些年轻人的水平参差不齐,竟没有一个能立刻吸引眼球,令人拍手叫好的。
尽管心中不满,但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必须完成,赵团长只能耐着性子继续挑选。
应卉清默默听着他们的交谈,时不时在本子上记录几笔,却也显得有些兴致缺缺。
心中暗想,实在不行,就只能选一些底子好,年纪小的,进团后再慢慢培养了。
就在这时,一道熟悉的声音从前方传来:“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我叫姜晴晴,来自辽省。”
女孩清脆的声音在面试厅内响起,应卉清不自觉地抬起头。
只见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孩站在前方,她大约刚从辽省赶来,所以尽管此时在辽省那边也已经是开春时节,但当地人仍习惯穿着厚重的衣物,因此女孩身上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小棉袄,脸上还带着两坨因长期睡热炕而形成的高原红,显得朴实而略带乡土气息。
看得出来,她为这场面试精心打扮过。
扎着一条高马尾,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然而在歌舞团这个从不缺乏美丽面孔的地方,她的形象并不出挑,甚至与团里的基本入门标准相去甚远,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尽管她一开口,就能让人听出她有一把好嗓子,但台下的领导们却并未露出满意之色。
还有人忍不住低声议论道:“个子不高,外貌也不出众,品味更是差了一大截。就算底子再好,恐怕也不符合我们的招聘标准吧。”
赵团长虽然对姜晴晴的外在并不完全满意,但听到她声音条件不错,便转头询问应卉清的意见。
应卉清低声回应道:“团长,这个女孩我认识。之前在辽省乡下时,她是隔壁村的,经常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