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叶,你知道美国和日本的接近式光刻机的良品率多高吗?”
叶向盛不知道啊,这种国外的消息,他们知道的十分有限。
而且人家也不会把这种数据公之于众啊。
徐青青伸出手指头。
一二三四。
四根手指头。
“不到百分之四十。”
叶向盛惊呆了,“怎么这么低!”
是啊。
光刻机的发展史那可真是十分曲折,谁能想到在二十一世纪能够做出euv光刻机,将芯片工艺推进到2纳米的工业明珠。
在七十年代初,还只是产品良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多的光刻器械。
在未来的euv光刻机面前,这个老祖宗那可真是不能再糙汉了。
可光刻机就是这么发展的呀。
从六十年代光刻机出现,到后来声噪一时,五代机器迭代。
一代机,接近式光刻机。
二代机,分步重复式等倍投影光刻机。
三代机,步进式缩小投影光刻机。
四代机,步进扫描式投影光刻机。
五代机极紫外光刻机,也就是euv光刻机。
徐青青在书中不止一次的看到光刻机的发展史,甚至于对每一代机器都颇是熟悉。
当然这种熟悉,也只是大体上的。
比如说五代机的工程极为浩大,那简直是人类工业史的大联欢。
真正的设备,徐青青并没有见过。
只是对关键技术有所了解而已。
但她的那些了解,其实也只是皮毛罢了。
毕竟那是集结了人类最富有智慧的一帮人的聪明才智,才搞出了euv光刻机。
科技的迭代,产品的更新。
全部汇聚于此。
那是人类工业与科技的最精萃所在,当之无愧的工业明珠。
此刻,这台诞生于金城军区研究所的接近式光刻机,在未来的五代机面前,就像是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婴孩。
五代机若是狂妄点,大可对前辈们说,“你们一起上,我赶时间。”
前面四代机,都不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