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赵德昭结合记忆和当代所学,将自己知道的一一告知。
“那你回去便——”
“明白明白,写份流程嘛!”赵德昭没等赵匡胤说完便叹了一声,“儿子知道,今晚便写了,明日就可交到政事堂。”
赵匡胤哈哈一笑,对自己儿子做事的效率很是满意,“若此事能成,爹便答应你,从中获利的十成,都给你内廷局,你要扩建便扩建,要制些新的武器便制些信的,如何?”
“当真?”赵德昭立即点头如蒜捣,这可太好了,赵匡胤现在没个算计,自己可清楚的很,若海外贸易当真发展起来,利润的十成到底该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就怕赵匡胤届时心痛啊!
“爹放心,儿子定好好写!”
这晚,赵德昭便在书房中琢磨这份流程。
静下心来之后,他脑中也涌现了更多针对蕃商的政策来,经济贸易之外,也牵涉到政治、律法和文化。
不用多想,此政令下发,定然会有许多商人出海,也会有许多蕃商涌入番禺。
蕃商多了之后,要考虑的便不止贸易上的事。
比如若蕃商同大宋百姓发生争斗该如何处理,蕃商若居住在大宋,其子女教育问题是否该予以解决,再者,蕃商若同本朝百姓通婚,又该用哪条规定等。
笔下一个个墨字流出,赵德昭仿佛已是看到在大海上,一艘艘满载着香料、象牙、犀角、珍珠、皮货、胡椒、苏木、硫磺等蕃货的帆船,陆续来到大宋港口。
又一艘艘装着数以万计的宋朝瓷器、陶器、丝绸、布帛、漆器、茶叶、果脯等货物的海船,从番禺出发,驶往诸蕃去。
对了,还有船,有了海外贸易,造船业也都跟上,赵德昭另取一份奏本,在上面写了关于造船业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