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而外在激励则像是一阵助力的风,在我们内在动力不足时,推动我们前行。
以阅读为例,有些人天生热爱阅读,他们享受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和乐趣,这是内在激励在起作用。但当我们设立阅读奖励机制,比如读完一本书就奖励自己看一场电影,外在激励就能进一步激发我们的阅读热情,使我们更有规律地进行阅读。而且,当外在激励持续作用,帮助我们养成阅读习惯后,内在激励也会逐渐增强。我们会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乐趣和价值,不再仅仅依赖外在奖励,而是真正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感。这种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互促进的关系,就如同交响乐中的不同声部,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又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学习动力的乐章。
设立奖励机制的全流程指南
明确学习目标:为奖励锚定方向
学习目标就像航海中的灯塔,是设立有效奖励机制的基础。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高且有时限,即遵循sart原则。例如,对于准备英语考试的学生来说,“一个月内背完500个新单词”就是一个符合sart原则的目标,而“努力学英语”则过于模糊。明确的目标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达成什么,从而确定与之匹配的奖励。
在制定目标时,还可以采用“目标分解”的方法。将一个大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设定相应的奖励。比如,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将复习过程分为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在基础阶段,完成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梳理后,奖励自己一次短途旅行;强化阶段,每攻克一个重点难点知识模块,奖励自己一套新的文具;冲刺阶段,模拟考试成绩达到预期目标,奖励自己一次放松的spa。通过这种方式,将漫长的学习过程划分为一个个明确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清晰的目标和奖励,让学习变得更具可操作性和吸引力。
量身定制奖励:契合个体需求与喜好
奖励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必须符合个人的兴趣和需求。对于喜欢美食的人,一顿丰盛的大餐就是极具吸引力的奖励;而对于热爱运动的人,一套新的运动装备可能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奖励还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