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天道无亲
说那知州得了李蔚的提醒便是一个巴掌拍在脑门上,口中叫了一声:
“吁嘘呀!险些误了正事也!”
说罢,赶紧起身吆喝着衙役们备轿,一路丁零当啷的奔那长虫坳而去。
说这汝州知州何许人也?怎的如此厚颜面白也?
说这知州与这大宋亦是个大大的有名也。
这知州自幼思敏捷,好学问,有过人之聪慧。
姓王名采字辅道,素有神童之赞。神宗年间便有“十三郎五岁朝天”之荣。
二十四岁中得进士,识得奇文,断古字,工词章。
其父王韶乃北宋名将,官至枢密副使,以“奇计、奇捷、奇赏”着称,时人称之“三奇副使”,封侯太原郡。妥妥的一个军侯也。
其兄王厚又有“熙河开边”之荣。其家族且是这北宋一门几代的名将。
而立之年,自直秘阁任上空降汝州,任这一方的封疆大吏。
却因此地为出贡之地,沉疴难除。官员人际错综复杂且又各个树大根深。
而他又是那武人之后。虽是正印,到官几日却被通判伙同下级官员架空,虽经几次上报却如泥牛入海。
至此,终日与那碑摩石刻作伴,看似终日无可事事,却亦是一个歇伏待机。
于大观三年八月终成《汝帖》被后世称之为“宋室鸿宝”便有“笔史”之称。
此番也是见得汝州官员行事如此荒谬,作下这弥天之大罪,这才拼死劫了官道埋伏兵丁的上呈。
又托了父亲太原郡开国侯之名请那老头过问。且是闪了这场泼天的糊涂官司,而又得重拾权柄整顿汝州军政。
于是乎,便是一个千年的小妾熬成婆也。倒是堪称大奇。
自此便是去了那些羁绊,大展宏图之志,也不枉费十年寒窗之苦。
若说这王知州心机便也无话可说。
清官、贪官便有一个“官”子在里面,做得了这“官”才可分清浊。
保得住官位,抓得住权柄才可再谈“为官善任”造福膝下百姓也。
若不然,这王知州空有这汝州的正印,也只能将那他那《汝帖》从州衙中的“坐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