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以后,地里下了一场透雨,父亲先把土地平整了一遍,又把粪肥均匀的铺到地面。
到了种地那天,大姑出门的时候把中午的饭也带上了,免得吃饭来回跑耽搁时间。把犁杖绳套在马身上,大姑父牵马往前走,父亲在后扶着犁杖犁沟,大姑和两个大点孩子在后面点种子。
父亲的七亩地先种两亩黄豆,剩下的种谷子和高粱。一家人忙了好几天,终于把地种完了。父亲闲下来,又去雅河帮老姑种完了地。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回家以后,又出去打了几天零工,帮助那些家里缺劳力的人家种了几天地,挣了几个小钱。当人们的地都种完了,他闲下来,天天往地里跑,盼着土里的种子快点长出来,他寄希望于这片土地。
这天,父亲又来到了这片他寄予厚望的土地,他蹲在地上仔细的看,发现地里冒出一个小土堆,他轻轻用手指拨了两下,一棵嫩绿的小苗正欲破土而出。父亲一阵狂喜,自己的付出与努力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虽然这小小的收获仅是一棵嫩苗,但他看到是满满的希望。
几天以后,地里的种子纷纷破土而出,像雨后的春笋般快速的生长,绿色的庄稼给这片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父亲又开始忙碌起来,他每天都扛起锄头去地里锄草,每次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伤到了那嫩绿的小苗。
锄完第一遍草,尽管庄稼长势喜人,但父亲总隐隐感觉有些不对。自从开春下了一场雨后,这都有一个月了,还没下过一场雨。父亲开始担心起来,要是再有半个月不下雨,虽说庄稼还不至于旱死,但肯定会减产的。他开始安慰自己说:“也许明后天就下雨了呢。”
然而几天过去了,天空依然没有下雨的意思,他的担心加重了,地里庄稼开始打蔫了。这时,人们都慌了,纷纷聚集在一起,看看能不能想出办法抗旱。但谁家地里也没有水井,离最近的取水地‘浑江’也有几里的路。大片的庄稼靠人力来浇,那是不现实的,人们的眼里露出忧虑的神色来。‘人定胜天,’这句话,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旬子提出来的,他认为人虽然并不能够任意的摆布自然,但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就可以正确的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来战胜自然。然而,农民千百年来一直遵循着自然规律,也无意去破坏自然,他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