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育才把远征队的工人聚集在一起,对他们说:“刚才张海林队长找到我说,他们要把我们留下,但现在还不知道真假,如果是真的,你们有什么想法?”
众人听了都很兴奋,王启年说:“这里的工作条件这么好,工资又是我们的一倍,我没有理由不同意留下来。”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说:“是呀,我们都想留下,工作吗?在哪都是干,我们当然要选个工作条件好一点、工资高一点的地方了?”
梁育才又说:“你们想过没有,你们要是留下了,咱们那头咋办?你们可都是咱们林场培养出来的,就这样一走了之了吗?”
马行远道:“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都是从各地农村来的,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们的家。再说了,在哪里工作,也都是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父亲没有说什么,但梁育才知道,以他俩的关系,他要是说一声不让父亲留下,父亲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和他回去。但是他没有那么做,他不想耽误父亲的前途。
梁育才一听也没话说了。其实他也是从外地农村来到三岔子林业局的。只不过是他是林场培养出来的干部,他可不像工人那样一走了之。他是不可能留下来的,他要尽一切可能把工人全带回去。
可是呢?工人都那么现实,哪里的工作环境好,哪里的工资高,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留下来。
梁育才有些郁闷,来时风风光光的带着二十多个人,回去的时候就剩自己一个人了。不对?还有两个人呢,怎么把张虚若两个检尺员忘了呢?
于是,他找到了张虚若,张虚若对他的到来一点不意外,他也接到了张海林的通知,说要把他留下来,大兴安岭更需要他这样有文化的人。
张虚若到来之后,就住林业局招待所,在山下贮木场做木材检验工作,远征队装车运下来的原木都经过他们的检尺,平时和远征队的工人接触不多。这次梁育才来找他,他知道是为他想不想留下来的事。其实他开的是计时工资,但也比他在家里的计时工资高出一倍多,他也想留下来,但又怕雪莹不同意,他正在犹豫的时候,梁育才来了。
梁育才进屋之后,直接问了张虚若的想法。他对张虚若说:“他们都选了留下来,你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