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将近一个月没有踏足后宫。
首先是太后病逝,郭皇后倒台,头顶上最难缠的两尊大佛失了威风,后宫里的妃子不过小猫三两只,还称得上安分。
其次,后宫里连个合心意的美人也没有。
太后刘氏在时管教严苛,后宫前朝事无巨细,连皇上晚上召哪个妃子侍寝,心仪哪个妃子性格和身段都要摸得一清二楚。
从郭皇后开始,凡是他不喜欢的类型逐渐丰盈后宫,凡是赵祯偏爱的活泼娇俏类型的美人常常红颜薄命。
如此一来,皇上虽然早就不是童子身,可论起帝妃关系的大和谐可谓是无稽之谈。
这么多年来,唯一被刘太后允许放任自如亲近并且得皇上青眼的女子,也就只有刘姝小姐一人了。
可眼下,刘太后薨逝,生母事发,官家一心扑在公务上,俨然一副断情绝欲模样。
只是官家毕竟是官家,勤勉禁欲一日是好事,可日日勤勉就不见得也是好事。
大臣们当然不在乎官家今日临幸了哪位娘子,他们在乎的是大宋的江山社稷。
官家成婚多年,却落了个子嗣艰难的下场。别说皇子了,连个公主都没瞧见。
往常有郭皇后扯着刘太后的大旗,脾气暴躁,嫉妒成性,后宫里无所出还情有可原。
可现在阻碍没了,前朝文武百官眼看着盼星星盼月亮的太子就在眼前,哪知道官家被刺激过了头,开始往清心寡欲的工作狂方向发展。
人家包拯虽然恨不得和公务成婚,十天里有七天睡在府衙,可架不住人家日子过得和顺,一点儿不耽误膝下承欢啊?
大臣们,急了。
恨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提文武百官在福宁殿哭天抢地,就说杨太后寿康殿的门槛都快被人踏破了,杨太后很是不堪其扰,不堪其扰的背后却藏着小心谨慎和无奈。
她和刘太后一样,毕竟不是赵祯的生母,充其量是个光明正大的养母,事世难两全,朝臣不能得罪不说,同样也不能枉顾皇上的心意。
官家虽仁厚温和,但被先帝和一众名臣精心教养出来的底蕴同样不能小觑。
杨太后软和了一辈子,也精明了一辈子,于是暗中打听好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