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
广场处于部落山洞前面那个大平台的东南方向,东西百多米,南北也百多米,东西两侧是随着山势递减的土坡,土坡之上跟随坡度利用栅栏或者埋入树干制作成木质墙体就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工作
整个广场需要用夯制土墙围起来的长度也就一百五十左右,背靠山洞,东西又有土坡阻挡,在土坡之上深埋粗树干用用做整个木墙的支撑住,间隔半米左右深埋一米多,地基之上伸出两米多作为墙体,
在横向在墙体内侧用麻绳捆绑手臂粗树干作为墙面主体,细细的排列捆扎在底部留下一些小的排水口以便下雨之时的排水通畅
搭建完成以后再再墙体两面用黄泥掺合草根一定量的沙子制成的混合土厚厚地涂抹在墙体两面,最后堆砌木柴树叶杂草点火烤硬墙体,这样一番下来广场东西两面的建筑速度逼广场南边石制地基夯土墙的制作速度更快
这是根据地势而进行的墙体搭建方式的改变,只是耗费木材数量颇大,前期收集物资的时间算上并没有制作夯土墙的便意,
部落现在人口不多,对于室外建筑的需求并不迫切,云辰也是在制作各种不同形制的建筑方式来培养部落里熟练工人的经验,
一开始就制作云辰设想的两米宽,,三米多高的城墙没有经验,没有施工规范,不清楚物料混合配比就算勉强搭建起来一场雨肯定塌
在探索建筑经验的前期可以慢工出细活,可以通过不断的观察搭建墙体的变化及时更改建造过程中的方法,积累经验,调整工序,总结出合理的建筑流程,这才是对于云辰最宝贵的,一拍脑袋就能想出成熟可靠的建筑流程,这样的事情有,但不多
部落里其他人都在忙着烧制木炭,砍伐树木,收集石块,晾晒兽皮,对洞内居住环境进行改造,
部落里人口增多今年特地腾出两个小洞穴来对增加的二十多人的人口进行居住,云辰本来打算在洞内用兽皮盖一个大帐篷来解决防寒保暖的问题,又一想这样还不如腾出两个储存粮食的小山洞进行居住,只需要将粮食搬出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