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规划部门的沟通也并非一帆风顺。规划部门对基地的规划提出了一些严格的要求,包括建筑密度、绿化率、交通流线等方面。王逸飞和叶诗涵等人根据这些要求,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他们与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反复沟通,解释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终获得了规划部门的认可。
在与财政部门沟通资金支持时,王逸飞详细汇报了项目的预算和资金需求。财政部门表示,会积极向上级政府申请专项资金支持,并将研究基地的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同时,他们也建议王逸飞等人积极争取社会资本的参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通过与政府部门的不懈沟通和努力,王逸飞等人终于成功获取了相关许可与支持。政府的支持为研究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让他们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充满了信心。
困难与挑战
尽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在研究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王逸飞等人还是遭遇了诸多困难与挑战。其中,资金短缺和技术难题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两大拦路虎。
随着建设工程的逐步推进,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购买土地、建设实验楼、购置科研设备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这些资金远远无法满足建设的需求。资金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严重阻碍了基地的建设进度。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王逸飞和顾言四处奔波,利用他们的人脉资源,积极寻找企业投资和政府资助。他们参加各种投资洽谈会和项目推介会,向企业和政府部门介绍研究基地的前景和价值,争取他们的支持。
“我们这个研究基地,一旦建成并取得成果,将对整个科技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逸飞在一次投资洽谈会上说道,“这不仅是一个科研项目,更是一个具有巨大商业潜力的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得到贵企业的投资,共同分享未来的成果。”
虽然他们的努力得到了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但投资的落实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在等待资金到位的过程中,建设工程不得不暂时放缓,这让王逸飞等人感到十分焦虑。
与此同时,技术难题也接踵而至。研究基地的建设涉及到许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