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旦就出来当大管家了,开始摄政,一边替武王管着国家,一边教小诵怎么当国王。不过,武王的几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心里可不痛快了,竟然在全国造谣,说周公旦想对小国王不利。你说这事儿传得还真邪乎,连小国王都开始怀疑起周公了!周公一看,唉,这可不行啊,干脆主动辞职,搬去东边隐居了。
周公住在东边还忧心忡忡的,尤其是那个武庚,怕是要造反。于是他写了一首《鸱鸮》诗,拿来送给小国王,言外之意就是:“别再怀疑我了,我是你亲舅舅啊!”果不其然,后来全国大灾害,雷电风暴,庄稼倒了一地,大树都被刮倒了,百姓们吓得够呛。小国王这下慌了,翻开金滕匮,看到周公当年为了救武王差点献命,感动得热泪盈眶!赶紧出城把周公请了回来。
这周公一回来,啥事都解决了!风也停了,庄稼又直挺挺地长起来了。于是毕公和召公赶紧组织人把倒了的大树扶起来,大家的日子又过得美滋滋的。这一整年丰收得不得了。
不过,好事儿刚刚结束,坏事儿来了——武庚还真叛变了!联合了管叔、蔡叔、霍叔,还有淮夷、徐戎等各路诸侯,搞起了大动乱。这下周公可坐不住了,直接写了《大诰》,宣布天子诏令,带着大军把武庚、管叔全都平定了。蔡叔被流放,霍叔直接降成了平民,周公这才把东边的局势安定下来。还封了微子于宋,传承殷商的礼乐,让他当客人,而不做臣子。
这小国王长大了,能亲自处理政事了。周公这才把政权交回去。不过即使交权之后,周公和一众重臣还是一直辅佐在旁。周公站在前面,姜太公站在左边,召公站在右边,史官站在后边。你看这阵仗,简直是滴水不漏,没给小国王犯错的机会,国家治理得那叫一个顺当。
后来,成王把都城迁到了郏鄏,也就是洛邑,觉得这地方四通八达,进贡的路程都差不多,还把成周作为东都,把殷商的顽固派们全迁过去,让周公一块管理。成王在位三十七年后驾崩了,儿子康王继位。
到了成康时代,那可真叫太平盛世啊!老百姓都老实得不得了,四十多年刑法都不用了,这国泰民安的景象让人不禁感慨:这才叫盛世!
不过好景不长,昭王一上位,天下的好日子就渐渐走下坡路了。这段历史啊,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