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贝州有个叫王则的妖贼造反了,文彦博带兵给平定了。广南那边儿还有个叫依智高的蛮贼也造反了,结果被狄青给打败了。
仁宗皇帝还派了个叫赵汴的御史,这御史可真不含糊,弹劾起人来,连权贵和宠臣都不放过,名声那是响当当的,大伙儿都管他叫铁面御史。
后来,文彦博和富弼都当了同平章事,等文彦博不干了,韩琦又接了班,大伙儿一看,这可是选对人了,都高兴得不得了。
仁宗皇帝还派了包拯去当开封府的知府。这包拯啊,那是真厉害,连那些权贵和宦官都怕他,老百姓也不敢欺负他,连小孩子和妇女都知道他的名字,都管他叫“包待制”。
开封府还有个歌谣呢:“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是说,要是想走后门,找包拯那是没门儿,他比阎罗王还厉害呢。还有人说,包拯一笑,那比黄河水还清呢。
仁宗皇帝还召了个河南的隐士叫邵雍,结果邵雍没来。这邵雍啊,那可真是个高人,德高望重,精通易经,遇到啥事儿都能未卜先知。
仁宗皇帝啊,他前三个儿子都早早地夭折了,这可急坏了他。怎么办呢?他就从太宗皇帝的曾孙汝南郡王赵允让那儿,过继了个儿子,叫赵宗实,接进宫来,让曹皇后抚养,就当是自己的儿子一样。
这赵宗实啊,都四岁了,可仁宗皇帝还没立他为皇嗣,又因为他年纪大点儿了,就让他出宫去住了。这时候,赵宗实正在给他老爸汝南王守丧呢。司马光、欧阳修、包拯、吕景初、赵拚、吴奎这些大臣们,都上书请求仁宗皇帝早点儿立皇嗣。宰辅文彦博、富弼、王尧臣也是轮番上阵,劝仁宗皇帝早做决定,可仁宗皇帝就是不听。
司马光急了,又上书说:“我以前就说过要立太子,以为皇上您马上就会行动,结果到现在都没动静。这肯定是那些小人对您说,您还年轻力壮,干嘛急着做这种不吉利的事儿。那些小人啊,没远见,就想着万一有个啥急事,好拥立他们自己的人。‘定策国老、门生天子’的祸事,那可多了去了!”仁宗皇帝一听,心里头那个感动啊。
这时候,江州知州吕诲也上书说了这事儿。韩琦进宫见仁宗皇帝,把司马光和吕诲的奏疏给仁宗皇帝看了。仁宗皇帝一看,说:“我其实早就有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