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后,我避免抄家灭族命运 > 第676章(1/3)
    因为天津现在是大明五大合法对外开放的口岸,允许对外贸易的口岸,同时也是北方这边最大、建设最完善的口岸,所以天津这边非常的热闹。

    很多来自南方的商贾现在都喜欢直接乘坐海船抵达天津,然后再转运到北平辽东等地,同样的从天津地区发往南方的货物也都喜欢从天津这边直接乘船。

    天津港口因此变得很是忙碌,成了整个天津的缩影。

    港口内停泊了一艘艘大船,有刚刚从海上捕鱼回来的渔船,一到岸也是立即吸引了港口内早就已经等待的海鱼行商围聚过来。

    也有从南方过来的商船,里面装满了货物,一到岸,码头这边立即有人上前去卸货,同时有专门做运输生意的车马行过来商谈运输货物的事情。

    同样也有一艘艘空船停泊在码头上,港口内的工人正在给它装货,天津这边的水泥、玻璃制品、南方的布匹、密云铁厂的铁器等等,现在都是京津地区外销的拳头产品。

    天津的繁华,与日俱增!

    而李祺等人则一直在精心育种。

    想要土豆长得好,温室大棚少不了。

    偏偏搭建这温室大棚最重要的东西,除了时刻用煤炭供暖之外,就是必须要有透光琉璃提供充足光照。

    测算之后,李祺也提供了图纸,李景隆立刻着手安排温室大棚的建设。

    搭建温室大棚其实并不难,水师将士在天津城外面清理出了几十亩田地,然后搭建砖窑烧砖盖好暖房,再挖一些烟道用煤供暖,差不多就可以了。

    唯一的难点在于,必须要保证土豆苗有充足的光照,就是阳光照射的时间,这直接决定了土豆成熟的时间长短,所以搭建温室大棚还得要透明的材料,也就是玻璃,在这个时候派上了大用场。

    李祺给国公府去了消息,生产玻璃的匠人也携家带口地来到玻璃厂,甚至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玻璃厂还招收了很多匠人,很快一车车的无色玻璃运了过来,而温室大棚的建设也就此结束。

    这大半年来,李祺每日和李景隆、冯诚等人拿着小本本东奔西跑,记录下每一块不同区域的长势与与出苗数量。

    根据李祺的指挥,整座天津城周边的田地,根据地貌地势被划分为了三十六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