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毕业了去哪里 > 第一百一十七章 “立”与“破”交织(1/3)
    晨光中的战略部署。

    姜嘉霖的办公室还残留着前夜会议的烟味,泛黄的《全市五年规划纲要》摊在掉漆的办公桌上。他摘下老式玳瑁眼镜,用袖口擦了擦镜片上的浮尘,指着墙上的手绘人才分布图:“冷玥,这次组建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不是填表格走形式,是要给政策研究安上千里眼。“

    冷玥的钢笔尖在笔记本上顿了顿,墨水在“组织部人才库“几个字下晕出重影。窗外的老杨树抽着新芽,树影斑驳间,姜嘉霖从铁皮柜底层抽出本1998年的《专家建言汇编》:“看见没?二十年前农机局的张工提的滴灌技术,去年省里农业现代化方案还在引用。咱们要挖的,就是这种能跨时代的脑袋。“

    组织部的故纸堆。

    市委组织部档案室的白炽灯管嗡嗡作响,成捆的牛皮纸档案袋在铁架上泛着霉味。管库的老周踩着木梯取下199号柜的档案盒,灰尘簌簌落在冷玥肩头:“都在这里了,2015年更新的《高层次人才名录》,可别说——“他压低声音,“里面三分之一的电话早成空号了。“

    冷玥蹲在水泥地上翻开档案,某页夹着的《2008年抗震救灾专家请战书》突然散落。照片上的桥梁专家老孙,如今在名录里只剩“已退休“三个钢笔字。

    传真机前的攻防战。

    研究室的老式传真机吞吐着各县区的反馈函,冷玥用裁纸刀小心分离粘连的纸张。某县组织部回函写着:“无合适人选推荐“,却在附件里夹着半张《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签到表》——“永康农机厂技术总监陈工“的名字被茶水渍晕染开。

    “这是宝贝!“姜嘉霖突然出现,手指戳着茶渍:“马上联系工商联,这种藏在民企里的土专家,比高校教授更懂地方经济筋骨。“冷玥翻出2016年厦大培训的通讯录,找到当地统战部学员的电话。三小时后,陈工二十年前的《履带式收割机改良方案》复印件,带着油墨香摆上案头。

    手写卡片的重量。

    深夜的研究室飘着油印机的味道,冷玥将重新整理的专家卡片铺满会议桌。每张卡片都用三种颜色标注:蓝色代表政策连续性贡献值,红色标注实践成果转化率,黑色钢笔字记录着口述的“民间智慧“。姜嘉霖拎着竹壳暖瓶挨个添水,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