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麦,大片大片成熟的麦子,让空气中都满是麦香。
在这里干活的人不少,六个壮汉,三个妇女,还有几个十几岁,放秋收假的读书人。
一上午过去,他们也才理出半块地来,而地里垒了好几堆割下来的麦子。
十来分钟,他们就吃完饭了。
胡孝义把胡林带来的竹水筒背在身上,就又去干活儿了。
胡林看了眼其他人,也都是这样,不过他们大多都背的军用水壶,要么就是历史悠久的皮囊水壶。
这时运输队来了,五六个人肩上横着扁担,挑着空箩筐,把收割队割下来的麦子装在箩筐里挑走。
见此,胡林想着她们还要上山,也没耽搁,拿上装饭菜的菜盆、筷子,和胡孝义换下来的空竹筒,急匆匆地回家去。
李爱花要送胡家一家人的饭菜,时间耽搁得要久得多,胡林没等李爱花,独自上山去捡山货。
这时节,板栗、菌子、木耳、松籽、松茸、菇子等等这些多得不得了。
正是靠山吃山的好时候。
胡林有过野外生存的经验,对此也算熟悉,并没有犯什么摘到有毒品种这种低级错误。
篮子并不大,胡林跑了两个来回,才见着李爱花回来。
李爱花看了眼家里堆着的一些品种极好的山货,仔细一看,发现里面都是没有毒的,夸赞,
“闺女,你真是太聪明了,摘的菇子、菌子都是没毒的。”
“之前输液的时候听赵医生提起过,说是长得漂亮的菇子、菌子多半都是有毒的。”
胡林面不改色的拉赵铭出来背锅。
“赵医生还真是见多识广。”李爱花说着,背上背篓,“咱们赶紧上山去吧。”
家里有闹钟,她们对时间的精确度就更高了,李爱花跑了两趟,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准备晚饭。
胡林倒是没停下,让李爱花自个儿忙活,她一直往返于山上、家里。
李爱花给胡家做完晚饭,这才回家吃晚饭。
胡孝义在今早小队长点名的时候,没抢着晚上上工的名额,便准时下工回家吃饭了。
他看到家里堆着的山货,惊愕了一下,“你们还上山去搞了山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