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和殿试就是和这个有关。”
“朕决定,让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此次考中进士的,全都去倭国,打造我大明第一块海外殖民地。”
“朕相信,经过一段时间,那将成为我大明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赵谦听后,眼神中透着一丝惊讶,随后转为敬佩。
他恭敬地说:“陛下此计甚是高明。”
“这些学子才思敏捷,有他们去倭国,必能将大明的文化和制度很好地推行下去。”
夏元吉则是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忧地说:“陛下,这些学子虽有才华,但毕竟年轻,经验不足。”
“是否需要派遣一些经验丰富的官员一同前往,以辅佐他们呢?”
黄观点头赞同夏元吉的看法,他说:“陛下,夏大人所言极是。”
“而且倭国的情况复杂,单靠学子们,恐难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解缙却笑着说:“陛下,臣觉得这正是一个锻炼他们的好机会。”
“学子们年轻有冲劲,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
“而且他们刚刚参加完科举和殿试,对陛下的治国理念理解深刻,必能不负陛下厚望。”
朱允熥听了众人的话,微微点头,说道:“诸位的担忧不无道理。”
“朕会挑选一些经验丰富的官员一同前往,协助他们。”
“朕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倭国必将成为我大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得知这个消息时,他们的脸上先是露出惊讶的神情,随后转为坚定。
杨士奇恭敬地说:“陛下信任,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为大明的海外殖民地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杨荣则是自信地说:“陛下,臣等必能将大明的荣耀带到倭国,让倭国成为大明忠实的属地。”
杨溥也严肃地说:“陛下,臣等会牢记陛下的嘱托,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其他考中进士的学子们,有的兴奋,他们渴望在海外一展身手。
有的则有些担忧,但在同伴的鼓励下,也纷纷表示愿意前往倭国,为大明的发展添砖加瓦。
郑和站在港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