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军官一声令下,刽子手们手起刀落,一颗颗头颅滚落,鲜血喷涌而出。
围观的百姓们吓得瑟瑟发抖,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在倭国的都城,情况同样惨烈。
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尸体横七竖八地堆积在路边。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随着政策的愈发严厉,倭国的人口在急速减少。
许多村庄变得荒无人烟,只剩下残垣断壁。
农田里杂草丛生,无人耕种,曾经的丰收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一些侥幸存活下来的百姓,为了躲避屠杀,纷纷逃进深山老林。
他们在山林中过着野人般的生活,缺衣少食,疾病肆虐。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轻易下山,因为山下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死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郑和铁血政策的强力镇压下,倭国的反抗浪潮逐渐平息了大半。
曾经弥漫着血腥与恐惧的土地,开始有了一丝难得的平静。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位大臣,深知此时是恢复倭国生产建设的关键时机。
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的恢复计划。
杨士奇召集了当地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和工匠,详细询问了倭国以往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情况。
他温和地说道:“大家不要害怕,如今局势渐稳,我们要一起努力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尽管说出来。”
一位老农犹豫了一下,说道:“大人,以前我们这里种水稻和小麦收成还不错,只是如今农田荒废,种子和农具也都没了。”
杨士奇点点头,记在心里,随后安排人去筹备种子和农具,分发给百姓。
杨荣则负责城市建设的规划。
他站在倭国都城的废墟上,看着残垣断壁,心中已有了蓝图。
他对身边的官员说:“我们要重新规划街道,修建房屋和公共设施。”
“要让这座城市再次繁荣起来,成为大明在倭国统治的象征。”
于是,他组织人力清理废墟,绘制城市建设图纸,准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