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隗就等同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时辰已到,宫门开”
伴随着阵阵的通传声音,封闭了将近两天的司马门重新开启。
而在司马门内的,则是一排排手持兵戈身着盔甲的禁军。
上军校尉蹇硕站在禁军当中,目光在人群当中搜索。
可是找了半天,蹇硕好像也没有找到想要找的人。
崇德殿上。
身着黑色凤袍,一手拉着年仅四岁的董侯刘协的董太后坐在位于龙椅后方的株帘之后。
大殿两侧,还有殿门前的位置都站满了禁军侍卫。
上朝的众臣将脚上的步履以及腰间佩戴的长剑留在宫外,然后依次入内。
充满兵戈的味道使得大殿上今日多了几分肃杀和庄重的气息。
“臣等叩见太后。”
“臣等叩见太后。”
“臣等叩见太后。”
声声高呼在众人口中响起。
太傅袁隗,司徒崔烈,还有司空张温以及太尉马日磾等人站在众臣最前方。
“众臣平身吧。”
年近五旬的董太后位于珠帘之后轻轻抬起黑色的宽袖。
“陛下身体抱恙,哀家代为主持朝政,今日传召众臣前来,是为了议太子一事。”
隔着株帘,众臣虽看不清董太后的模样,但对于董太后的声音还是极为熟悉的。
而太后临朝摄政这种事情,也并非第一次了。
刘宏在继位之初,窦氏权倾朝野,当初临朝摄政的便是太后窦妙。
如今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人,变成了董太后而已。
且如今皇帝重病,后宫当中唯有董太后身份最为尊贵,又是皇帝的亲生母亲,理应也是由董太后主持朝政参议大局。
袁隗双手持笏牌,站在最前方低着头,嘴角上擒着得意的微笑。
昨天夜里,董太后懿旨册封他为太傅,这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妥协和拉拢。
至于用意,袁隗自然心里清楚。
皇长子刘辩是何皇后之子,也是大将军何进的子侄。
而次子刘协则是董太守一手养大。
如果太子,或者新君是长子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