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
吴昊与清灵耐心静候三日。盖因开战后之初那几日,乃是战时最为疯狂之阶段。待他人皆疲惫不堪时,自家再行出动,如此方能占得几分先机。
三日期限既至,丹原城门大开,两万军卒整齐列队,迈着坚定步伐,向着北方五十里开外之丹阴城进发。丹阴城坐落于丹水南岸,丹水虽为淮水之小支流,却也可行船,且诸多地方骑马便能踏水而过。
先锋三千人悉为骑兵,半日之内急行军,迅速抵达丹阴城下。骑兵们勒马叫骂,扬言次日清晨摆阵野战,尽显悍勇之姿。然城头却高悬免战牌,城内贵人对其叫骂仿若未闻,不予理会。只是遣了骑兵信使,快马加鞭前往其他城池通报军情。
吴昊与清灵引领大军,于日暮时分赶至丹阴城外十里之处扎营安寨。一夜休整,士卒们早早用罢饭食,两万大军随即于城外严阵以待。城头之上,免战牌依旧高挂,吴昊派人叫骂良久,亦无丝毫回应。
吴昊见此情形,果断下令攻城。
刹那间,军阵徐徐前行,前排军士高举盾牌,彼此紧密相连,严丝合缝,令人难以窥探盾牌之下军阵内部之究竟。大军缓缓逼近丹阴城南城墙,此城墙高仅两丈,乃是夯土筑就。待行至一箭之地,城头守军弯弓搭箭,羽箭如雨点般射下,纷纷击打在盾牌之上,叮当作响,然所幸仅有寥寥数人被箭所伤。众军士皆深知,攻城之战,死伤最为惨烈之际,当属蚁附登城之时。
吴昊大军精准测距,随即吹响号角,盾阵闻声而止,天地为之一静,变阵之时便是杀伐时刻。
紧接着,又一阵急促号角声起,盾阵缓缓分开,从中露出暗藏的弩机。只闻砰砰砰数声空气震响,弩机齐发,抛射出一片碎小石块,仿若霰弹的威,瞬间覆盖城头,更有弓兵向着城头射箭。城头上刚刚神气无比的弓兵,防护的力本就薄弱,尚未及反应变阵,一时间便被落下的石块砸得头破血流,纷纷狼狈躲于城垛的后,不敢轻易露头。
此时,吴昊军中再度变换号角音调,盾阵彻底敞开,内里所藏的先登营军士,齐声大吼,奋勇向前奔去。细观的,乃是三人一组,共执一根三丈长的竹竿。
竹竿最前端的军卒,身形魁梧矫健,身着硬甲,背负大刀与圆盾,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