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分钟。然后我就做到休息沙发上等。
那师父是个女的,客户是一个老爷爷,超过70岁了?两个人都挺健谈的。
那师父说的最多。主要是夸耀她的女儿。说她不是这里的人,是过来帮女儿忙的。但是女儿上班后,自己一个人,不知道她老公呢,白天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搞点事情打发。就搞了个这店,打发无聊时光,还顺便挣点小钱。
这就是条件好的家庭的生活吧,本来都不缺钱,只是生活无聊,才顺便搞点事情,顺手挣钱。不知道穷人怎么想的?我发现那些越穷的人,越不想做事,只想等着子女出钱,自己就等现成。可能是观察不得不够,也可能就是我身边的。其实我老家邻居,人家也是爱劳动,也在挣钱,还真的就我家是这么懒。
很可能跟上辈有关系。我记得我小时候,有太公太婆,有阿公(爷爷),这两个就比较懒,给我的感觉哈,不是说他们的坏话,是真的这样的。尤其太婆,好像是70多岁后,就是每家子女走。年纪是大了。我也理解。但其他邻居有这么大的老者,我阿婆的妹儿的婆婆,我喊嗲嗲,其实跟太婆应该是一辈的。只是那时候小,不知道怎么叫。这嗲嗲,90多岁了,还在土里劳动。
我家左侧隔壁的,许公公也是,年纪比阿公也大,人家也在劳动,经常看到他在自己的坝子里边编制竹篓,就是用竹子编制一些背篓、筲箕啥的,然后拿到街上去买。
只能说,每个人的习性真的不一样。反正我这边家庭,没这些“有意”爱好。喜欢的都是打牌,麻将、扑克、长牌啥的。阿公还好点,可能有点文笔,听说是我们小队里边学历最高的,会写字就赢了一大片,他们给阿公一个外号,温书记。所以我还是看问题不够全面。我们家可能更适合做文的工作,其他人家喜欢做技术型的。只是文的工作在早年农村,很难派上用场罢了。所以看不到什么价值!
那师父一直说到女儿能干啊,十九岁就不想读书了,想当老板,就是怕她不继续读,才不放心,所以才跟着过来的。那女儿是搞艺术的。就在我目前住的不远处的成都理工。当然已经是以前的是了,现在女儿都快三十了。
自己女儿能干得很,在学校就能挣钱了,除了拿全额奖学金5000,还有兼职帮附属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