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110章 缘分呐(1/3)
    颍国公傅友德的心情,近些时日可谓是如同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

    早些天的时候,随着太子朱标的骤然离世,傅友德深知以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以及"外戚"的身份,定然会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故此可谓是深居简出,不敢与任何人来往。

    即便如此,他对于自身如履薄冰的处境也是心知肚明,毕竟在太子朱标病逝之后,下一任"大明储君"极有可能父死子继,落到皇长孙的头上。

    毕竟这位自幼长于深宫的皇长孙虽然性情仁孝,深受朝中文官们的拥戴,但在军中却是没有半点根基可言,威望难以服众。

    倘若朱元璋真的打算将皇长孙立为"大明储君",似他这等战功显赫,且拥有"外戚"身份的勋贵极有可能受到清算的下场,乃至于身死族灭。

    但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奉命陪同朱元璋于锦衣卫诏狱"旁听",意外结实了口出狂言,大放厥词的"曹先生"。

    这位"曹先生"虽然年纪轻轻,但诸多新颖的观点却是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其在言语间,毫不掩饰对于朝中文官的鄙夷,以及对燕王朱棣的推崇。

    除此之外,作为大明之主的朱元璋,对于"曹先生"诸多荒诞的言论展现出了耐人寻味的态度,并且屡次"乔装打扮",亲临诏狱,向"曹先生"请教,态度很是诚恳。

    在这位"曹先生"的建议之下,乾纲独断多年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朝令夕改",将朝廷北征伪元太师的主帅由最初的曹国公李景隆,更换为定远侯王弼。

    在北平多年的燕王朱棣,也奉命随军作战。

    当然对于他这位战功赫赫的"外戚"而言,最为要紧的变故当属于朱元璋对于下任"储君"的态度。

    在太子朱标入土为安之后,朱元璋便是专门下旨,命令晋王世子朱济熺重回宫中的大本堂读书,借此向朝野间释放了某种政治信号。

    而他傅友德,去年春天的时候,才刚刚将嫡女嫁入晋王府,成为晋王世子朱济熺的"老丈人"。

    只是未等朝中大臣和勋贵们从朱元璋这道突如其来的旨意中醒转过来,本就动荡不安的朝野再度迎来了一场地震。

    羽林卫都司周骥趁着职务之便,淫乱后宫,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