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年累月俩人生死与共,处处的磨难让两人的兄弟情,已经超过了日渐磨糊的家乡记忆。
虽然同是落魄的路人,两个幼年却都遗传了家族血脉中的商业头脑。
俩人颠簸到海港市,开始了流浪生活。
两个孩童看到码头招工,招收扛大包的,便鼓起勇气向桌子后面的男子问道:“请问我们可以吗?”
男子斜视一眼,生气的骂道:“滚开,别他奶奶的添乱”
“我们可以的,让我们试试”
“就你们,俩个加起来还没有麻袋大呢”,男子鄙夷道!
“让我们试试吧!”,洛大海和斐灿央求道!
在两人软磨硬泡下,男子最终还是松了口,冷冷的说道:“先说好,干不满一天,是没有工钱的”
体力壮的,一个人可以扛起两个麻袋,而洛大海和斐灿两个人只能抬一只麻袋,跌跌撞撞的给其他人制造很多麻烦,还好其他人并没有因为他俩碍事,偶尔还会出手帮助一下。
监工的男子看到两个孩童的韧性,不仅没有再难为他们,也正常的算了俩人一份成人的工钱。
虽然可怜的工钱只能够解决温饱,却也算安稳了下来,俩人的思维开始活泛起来。
很快,两人便注意到货运码头并不都是一个货主,有时是多个货主拼装的,货物少的的时候雇大车太贵,用手拎着又太重,只能雇两个黄包车拉货。
洛大海和斐灿想到一种可能,弄一辆手拉车,不仅帮着运货,还负责装卸,价格低些肯定会有生意,即使价格再低也会比扛大包挣得的多。
洛大海和斐灿开始由三顿饭改成了两顿,由干粮改成了稀粥,靠着饿肚皮攒下的钱,东凑西拼组装了一辆破旧木板车。
“先生,要不要雇车,包装包卸,价格公道”
码头上多了俩个孩童,盯上了那些零担货运的顾客。
虽然俩人年龄尚小,在那个年代也算常见的事情,有的顾客便趁机压价,有的顾客则会怜悯的打赏几个钱。
无论哪一种顾客,两个孩童都保持着细心和周到的服务,慢慢的也积累了不少的回头客。
有了固定客源的保障,洛大海和斐灿将积攒的钱组装新的板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