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做到这个地步。
中星现在的工艺不要说和台电对比了,就连14纳米的工艺都还无法实现量产,就算后面量产了,相比台电的成熟工艺,中星不管是成功率还是极限性能上都是要比台电弱不少
但这样的情况下鸿康居然还是愿意跟中星一起共同研发,甚至把自己千辛万苦,投入无数的研发成本,好不容易研发成功的14纳米芯片交给中芯生产。
有了鸿康这一笔订单的支持,中星的研发进度还有量产速度起码要比原来的进度快数倍。
梁松此时激动的神情都有点溢出于言表了,马上介绍起中星现在14纳米的规划进度。
“萧总放心,有了鸿康之前28纳米芯片的订单,再加上接下来鸿康14纳米芯片订单,我们有信心半年内攻克14纳米研发,达到量产的进度。”
“虽然我们现在的良品率达不到台电的这样的高度,但我们已经有信心,再给我一点时间,我们就能把良品率还有性能都提升到接近台电的水平。”
萧易听完梁松的大致时间规划,也算放心了,按照梁松刚刚说的进度,比萧易记忆中 14纳米的进度快了将近一年,估计是因为有了鸿康28纳米的订单,减轻了不少中星的财务压力和研发压力。
萧易想了想后,直接问出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梁总,到时候量产14纳米,中星的产能够吗,或者到时候推动到7纳米的时候,中星的产能还有用吗,我可以先给梁总透个底,后面我们鸿康需要大量的芯片产能,绝对不是小数目,肯定是比我们现在28纳米的产能需要更大。”
面对萧易的询问,梁松犹豫了,想要让萧易放心,中星的产能肯定能保证,但想了想公司内部的真实产能情况和后续的14纳米安排,梁松又犹豫了。
鸿康还有萧易如此帮助自己和中星,甚至可以说鸿康这就是用自己的影响力还有资金扶持国内的半导体发展,如果因为自己导致出现什么大问题,那自己的问题可就大了。
“萧总,实不相瞒,如果是28纳米产能我们肯定够,但提升到14纳米乃至后面的7纳米,这个产能方面肯定是达不到的,我们现在的14纳米都是通过28纳米多重曝光技改的,更高一个等级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