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地区遭到大旱灾,由于饥民太多,难以安置,郑芝龙便乘机向熊文灿提议,招纳泉州、漳州数万名灾民,前往台湾岛垦殖,每人发给三两银,三个人发给一头牛,让他们在台湾岛上建立家园,开垦荒地。
这是开拓台湾的一个重要事件,是继颜思齐之后,更大规模的一次开发台湾岛,岛上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使得这里一亩地的收成,竟然两倍于大陆,灾民们摆脱了饥寒交迫的窘境,而郑芝龙也坐享其成,收取了大量的田租,这使得其财富更是扶摇直上,这也确保了他对庞大的私人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郑芝龙的的舰队,是从郑和组建西洋舰队以来二百年内中国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在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后,这也是一支太平洋西部海域无人可以匹敌的势力。但是郑芝龙身上带有很明显的中国的特点,在数千年的传统观念中,中国之外的土地,都只是蛮夷地带,这些海外的广阔土地,根本不值得去占领,这种观念也是殷海光所说的\"自足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当西方国家不断地向海外扩张之时,郑芝龙却反其道而行,将目光又返回中国的国内。从某种意义上说,郑芝龙的目光比起颜思齐,显得短浅缺乏世界性。如果历史可以假设一番,郑芝龙将势力向南扩张,与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争夺南洋的控制权,那么凭借他的力量,中国人的历史或许将被改写。
在摇身一变成为大明帝国的将领之后,郑芝龙开始制订打击中国东南海盗势力的计划。在这次招抚与受抚的交易中,无论是郑芝龙还是大明朝的政府,都成为赢家。
虽然郑芝龙的海上力量一枝独秀,但是在东南沿海,仍然存在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海盗,拥有的船只从两三条到百余条,这些海盗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即便是郑芝龙集团,有时也会吃这些海盗的暗算而吃亏,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郑芝龙集团的第二号人物陈衷纪死于李奇魁的海盗集团之手。那是在郑芝龙第一次被招安未成后,陈衷纪得知自己的结义兄弟要返回台湾岛,他亲自率船前往迎接,但是在澎湖岛时却遇到李奇魁的海盗船队,陈衷纪在战斗中被李奇魁所杀。郑芝龙将首战的目标选定为李奇魁,这就不足为奇了,为结义兄弟复仇,也是为集团的第二首领复仇,这无疑能激励部队战斗的士气。
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