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意味着大明朝历史的终结。
内战给了北方满族人予天赐的良机,特别是镇守东北重镇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向满清政权剃发投降,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果断挥师南下,与吴三桂联手击败李自成,李自成被迫于四月三十日撤离北京城,清军占领北京城,当时绝大多人都没有想到,一个新的王朝就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了。这一系列的惊天裂变来得太快了,几乎令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虽然北京城陷落,但帝国仍然拥有庞大的土地与人口以及数量不少的军队,更重要的是,大明帝国的\"两京\"制度为帝国政权的重新建立提供了可能。北京是大明帝国的首都,南京是陪都,根据帝国的制度,南京一直保留着六部、都察院等一套与中央政权相同的机构,因此在得悉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的消息之后,南方官员为拥立新的皇帝而勾心斗角,争论不休,最后马士英等人拥立朱由崧为皇帝,称弘光皇帝,这是大明政权的延续,被称为南明。
虽然很早前就有人发现\"刘项原来不读书”,但是强大的文化传统仍然将读书作为一个进阶的最好的手段,在审美的中国传统中,文章的优劣往往是一个人才华的体现,除了文章之外,书法、诗歌也是重要的参考。郑成功在书法、诗歌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根据一则史料的记录:“明季郑成功氏,汉族中一奇男子也。近有人见其手书诗一律,诗字皆佳绝,良稀世之宝也。”在南京求学期间,郑成功写下不少山水诗,这些诗歌得到时人的高度评价。比如他在《游桃源洞》一诗中写道:“清气荡胸臆,心旷山无言,行行过草庐,瞻仰古人园……远色夕以丽,落日艳危墩。顾盼何所之,洒然灭尘根。归来忘所历,明月上柴门。”
钱谦益对此诗赞不绝口,称其\"声调清越,不染俗气,少年得此,诚天才也。”另一个文士瞿式耜的评价是:“曲折写来,如入画图,一结尤清绝。次首瞻瞩极高,他日必为伟器。”郑成功的诗歌清淡隽远,有陶渊明之遗风,在另一首《游桃源洞》的诗中,他写道:“声荡白云飞,谁能窥真谛?真谛不能窥,好景聊相娱。相娱能几何?景逝曾斯须。胡不自结束,入洛索名姝。”
如果不是因为帝国惨败裂变,使他躬入时局、挺膺责任,也许郑成功的诗歌会有更高的成就。但诗歌毕竟只是诗歌,虽然钱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