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的隆武帝,除了口头上的效忠,也无法给予更多的实际支持,他对隆武帝表明心迹:“陛下郁郁不乐,得无以臣父有异志耶?臣受国厚恩,义无反顾,臣以死捍陛下。”
这位郑氏子弟的表态,令隆武帝感到一股温暖与欣慰。虽然郑成功也多次规劝父亲扛起抗清的旗帜,但是郑芝龙置之不理。
隆武帝成了一个傀儡,在福建是混不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御驾亲征。
隆武帝召来郑成功,显然他对郑成功非常信任,把心里话都掏出来说了,问他道:“芝龙、鸿逵,朕将谁依?”郑成功也表现出他对隆武帝的忠诚,实话实说:“臣父、叔父皆怀不测,陛下宜自为计。”隆武帝不仅长叹了一口气,又问道:“汝能从我行乎?”郑成功回答说:“臣从陛下行,亦何能为?臣愿捐躯别图,以报陛下。此头此血,总之,已许陛下矣。”
隆武帝亲征的目的,是为了摆脱郑芝龙的控制,当时尊奉隆武政权的还有两广、江西、云贵等地的官员,所以隆武帝想离开福建,这样可以集合其他地区的抗清力量,免受郑芝龙的掣肘。隆武帝决心先转移到江西的赣州,这个战略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江西东临闽浙、西接湖广,南有广东,这些地区或者掌握在南明手中,或者正与清军对峙,只要能在江西立足,凭借皇帝的号召力,终究会对大局有稳定作用。
虽然郑芝龙飞扬跋扈,但隆武帝亲征,他也不能拒绝出兵。于是郑鸿逵率一支军队出仙霞关,策应浙东的抗清力量;郑彩率另一支军队出杉关,准备与江西的抗清义军会师。
隆武元年的年底,隆武帝离开福州,于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建宁。然而此时郑家军又出了事情,在郑芝龙的暗中授意下,郑彩的军队到了杉关之后,就停止不前了,隆武帝派往郑彩军中的监军张家玉十分心急,催促郑彩继续前进,但郑彩根本不理睬,反而将军队撤退到了浦城。隆武帝大怒之下,削夺郑彩\"永胜伯\"的封号。同样,另一支出征的军队,进入浙江的郑鸿逵部将黄克辉从浙江撤回到了福建,对于郑家军的阴奉阳违,隆武帝除了愤怒之后,只能是无奈了,对郑鸿逵惟一的处罚,只是将他由太师降为少师。
由于江西的北方诸府已经被清兵攻占,郑彩又临阵退兵,这样一来,隆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