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但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劝说诸葛亮留在江东。
诸葛亮当面回绝。
他们当然要问原因。
“孙将军是一位明主,他当然会礼待我、任用我,但他不会尽用我的能力,所以我不会留下的。”
有人利用这件事,将关羽和诸葛亮做对比,说要是孙权能尽用诸葛亮,那诸葛亮不就留下了?
所以诸葛亮不如关羽,没有关羽忠义。
胡南亲眼看到了这一切,却萌生了别的想法。
他们现在在东吴,要是诸葛亮直接说:“哎呀,你们孙权不如我们主公,刘皇叔仁义,我当然要回去。”
那么理所当然诸葛亮会被江东人给摁在地上爆锤摩擦。
再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君而侍。
即使诸葛亮转投孙权也无可厚非,就像现代人找了一家待遇更好的公司。
诸葛亮的偶像管仲,信奉的是法家而不是儒家。
法家韩非子认为世上有五蠹之人:儒者——只论道理学识,对国家却没有实用;
侠客——讲仗义帮朋友,不论朋友做的对与否;
纵横捭阖之徒——对国家团结有害;
私门之徒——只会投机取巧;
工商业者——只会奇技淫巧。
法家讲实用主义,不是儒者的大仁大义,仁不带兵,义不行贾,通用的道理。
刘备和关羽张飞是兄弟不错,可关羽一死,张飞和刘备为给他报仇,结果接二连三丢了命,蜀汉政权从此走下坡路。
所有的事都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上。
诸葛亮说不留下是因为孙权不会重用他,所以人们质疑他的忠诚。
可是当刘关张接连去世后,他力挑蜀汉大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嘴上说着不忠,却将事情干到了极致,事无巨细,直至自己劳累过度而病死。
蜀汉中期,兄弟情义让国家失去明主陷入危机,被说不如关羽忠义的人却撑起了整个国家的运转。
于国来说,孰轻孰重?
“嗝。”
夜晚,诸葛亮趴在桌案上,脸庞通红,胡南在一旁拉他。
“哥你别喝了,再喝下去,我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