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很多人的人品说不上太好,也说不上太坏,偏偏这种人会觉得日子是最难熬的。
人品太好的人,是难以升迁的,反倒是刘邦、曹操那样人品有瑕疵的人,才能大权在握,因为做人做事的底线太低,毫无顾忌也就没有弱点。
大多数的普通人其实都能看明白这一点,不愿意当大好人,怕委屈了自己,怕被人欺负,怕招来祸端。
但是为了权力狠下心来坏事做尽,却也无法做到,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所以总是在善与恶之间摇摆不定。
摇摆不定的结果是福祸难料,完全是看你碰上什么样的人了,或者说,是看你对有权的人还有没有利用价值,你能否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完全看运气了。
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文聘,就是这样的人,我都不知道说他什么好了。
文聘是刘表的嫡系猛将,和王威齐名,平时受到蔡瑁的压制,但为了前程,不得不与蔡瑁同流合污。
王威劝说刘琮伏击擒拿曹操,蔡瑁要杀王威,他就在一边看着一言不发,就图一个明哲保身。和王威多少年的同事之谊,在他眼里一文不值。
刘备带百姓投往襄阳,魏延仗义打开城门,蔡瑁还没出手呢,偏偏这时候他强出头来挡住魏延,不让刘备进城,也不想想刘备带的可是荆州的子民啊!哪里有一点儿为百姓着想的情操?
而且魏延也是他的同事啊,就为了巴结蔡瑁和同事翻脸,干不义之事,我确认他没多少善恶是非观念。
刘琮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强逼刘琮上任,文聘不但没为他的主子说一句话,连去都没有去。
并且刘琮被曹操派于禁追杀,王威拼死抵抗壮烈殉主,他跟没事人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然后就到了时来运转的时候,曹操要派兵追击刘备,但是不认路,需要找一个荆州本地的将领来带路,找来找去发现不见文聘。
因为这时候荆州的大将,蔡瑁、张允在统领水军走不开,魏延反了,王威死了,就剩他一个了,曹操只能去找他了。
但是文聘不知是良心未泯,还是戏精附体,拖了很久才去见曹操,说:“我身为臣子,却不能保小主子刘琮的领土完整,心中实在悲痛惭愧,没脸来见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