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官近贵,是很多中国人一生的追求,毕竟官本位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商鞅确立的,有极其深远和悠久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一国之尊,在普通百姓眼里,是神圣而遥远的,那是一国命运的主宰者,是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的,那个位置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但那是把帝王美化了,古往今来,皇帝的人均寿命很短,能长寿的帝王极少,能主宰自己命运的雄主屈指可数,不少当皇帝的是在阴谋、叛乱、刺杀、软禁或荒淫无道中度过自己憋屈的一生。
权力是慕强的,谁强就匍匐在谁脚下,君权神授是糊弄百姓的,君王若生不逢时或没有本事,只能当一个傀儡。而这个傀儡活得是否痛苦,取决于他清醒不清醒。
曹操要带刘备进宫见汉献帝请赏,刘备激动得从座位上跳起来,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曹操微微一笑,递给刘备一个黄色卷轴:“刘使君莫要激动,圣旨已经拟好了。”
曹操为什么称呼刘备为“使君”呢?因为刘备被封过豫州牧,而使君是汉代对郡守刺史的尊称,从秦代起分三十六郡,对朝廷来说,是低级的地方官。
刘备接过卷轴一看,竟然是圣旨,上面写明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
左将军位次上卿,其实也就是个“政治待遇”,不给一兵一卒;侯爵包括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等,亭侯是最小的封地,关内侯是没有封地的,宜城亭侯以宜城作为食邑,宜城是刘表的地盘,能给刘备吗?
至于过去封刘备的“豫州牧”,是曹操给出的空头支票,因为曹操在上表中写明的是“领豫州牧”,意思是遥领职位,有相应级别却不能赴任。因为当时豫州不受曹操控制,是由豫州刺史郭贡管辖的,郭贡和曹操是死对头,自然不会理睬刘备。
当初刘备被封豫州牧时,我们还对曹操感激万分,后来是糜竺详细给我们分析了朝廷官职的弯弯绕,我们才知道被曹操当猴儿耍了。从此刘备认真跟糜竺学习各类官职的潜规则,不可能再上曹操的当了。
刘备的激动劲儿过了,合上圣旨,不露声色地向曹操道谢,同时申明对皇上的忠心。请注意,是对皇上,没说对曹操。
不知道曹操是否真看穿了刘备,说他一定会向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