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层在对手那里安插眼线是常规操作,如何保证眼线的忠诚?以情动之,以利诱之。
换成后世的大白话:就是给眼线提供情绪价值,并且把钱给够了。
古今中外的战略家、军事家都十分重视情报战在战争中的作用,眼线是情报战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其实很多眼线不是靠从小培养的,而是靠收买的。
因为人的忠诚是最难以琢磨的事情,你可能培养了眼线多少年,他想背叛只在一念之间,既然如此,何苦要培养呢?那不是得不偿失吗?直接收买付出的代价才最小。
而收买眼线和挖墙角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第一,必须大boss亲自出面。你说让领导手下人去收买眼线,大概率不会成功。因为眼线不是傻子,他明白领导的手下也只是一个小卒子,他的保证怎么敢相信?
所以只有大boss亲自出面,收买的眼线才敢相信,甚至需要大boss做一些事情以证明诚意。
第二,出得价码要够。这个价码的标准,要大于要收买的眼线现在的收益。因为如果亏的话,他干嘛要背叛啊!
第三,时机很重要。眼线之所以背叛,往往是在重大打击之后,让他心理起了剧烈地波动,进而容易做出不理智的选择。若是眼线的日子过得很安稳,前途也大好,他干嘛冒风险来投奔你呢?
对于收买眼线和挖墙脚,刘备是行家里手,诸葛亮更是个中翘楚,以前是时机未到按兵不动,现在时机一到立即出手。
益州刘璋软弱无能,因为曾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张鲁兴兵报仇。手下张松建议刘璋投靠曹操,并自告奋勇去当说客。
这是张松孟浪了,曹操无利不起早,刘璋能许给曹操什么好处?而且张松在曹营并没有人脉,特别是没有夏侯氏和曹氏为他说情,他跑过去谁能搭理他?
所以就算有杨修为张松说话,曹操本来就不喜欢杨修,连带着也看不起张松,将张松乱棍打出。
张松的心情有多糟糕可想而知,他本来自负才高,觉得在刘璋手下屈才了,现在曹操也折辱他,实在没脸回去见刘璋了。
走到郢州界口时,一名大将带着五百人马恭恭敬敬地等着他,是赵云奉刘备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