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二十块钱去琉璃厂能抱一堆真东西回来。
不是这些有手艺的贩子不知道自己手里东西的珍贵性,而是市面上对这些东西根本没有需求。
真的不能再真的乾隆通宝论斤卖,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随着一九八零年上头开始落实侨房政策,大批华侨回来之后,琉璃厂里物件的价格迎来的一日三涨。
到了一九八三年,当第一批做生意吃螃蟹的人富起来之后,也开始光顾古玩市场,市场里的假货便越来越多,最后到了整个摊位上就没一个真的。
张宏城吃力的背着一个口袋,口袋里是十斤刚刚从人家院子后头挖出来的各种铜钱。
卖铜钱的贩子在报价的时候似乎心疼的都要晕过去。
“八块一斤,不二价!”
懂这东西真正价值的人才不会以为这个价格真的很高。
张宏城背着这些铜钱一点都不觉得累,因为这批铜钱里清代的只有一半左右。
棉纱口罩还是太小了,嘴笑歪了实在是遮不住。
“什么破瓶子?你卖二十块一个!”
前头一个摊位前的大妈骂骂咧咧的走了。
守摊的汉子苦笑的摇摇头。
百货商店里长相比这个瓶子好看的最多不过五块钱,自己这一对瓶子卖二十一个,确实很难找到买家。
干他们这一行的在过去的岁月里大部分穷的厉害,而且几乎每个人手里都藏着一些好东西。
所以大部分懂行的虽然眼馋自己的东西,但也没钱买。
当然也有少部分手里还藏着些钱的同行,这时候也不敢露富,资金来源说不清楚。
而来逛旧货市场的老百姓,管你是什么朝代的瓶子,在他们看来唯一的用途就是装水或者腌菜。
忽然一个戴着大口罩的年轻人蹲在了他的摊位前。
听到年轻人口袋里那沉闷的铜钱撞击声,摊主的精神当即振奋了起来。
戴着口罩过来!
一种是懂行又有钱的买家!
四十块,张宏城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对看着类似青花的瓶子。
对古玩屁都不懂的张宏城为什么胆子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