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玄幻魔法 > 故事吉 > 第2章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详细解读(2/3)
的运作,人类知识将永远停留在杂乱无章的感知层面。

    (三)先验辩证论

    主要揭示了理性在追求超验知识时所陷入的谬误推理和二律背反困境。当理性试图超越经验界限,去探究如宇宙的开端、灵魂的不朽、上帝的存在等问题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直观对象,便会陷入自相矛盾的论证。比如在探讨宇宙的时空边界问题时,一方面理性可以论证宇宙在时间上有开端,因为若没有开端,过去的时间序列将无限延伸,当下时刻永远无法到达;另一方面,又能论证宇宙无开端,因为若有开端,那开端之前是什么状态同样难以解释,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二律背反,表明理性一旦脱离经验的约束,就会陷入混乱,警示我们要谨慎运用理性,不可盲目超越其合法边界。

    三、重要意义

    (一)哲学史上的革命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掀起了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以往哲学多以认识对象为中心,探讨如何使认识符合对象;而康德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对象必须符合我们的认识形式,即感性的时空形式和知性的范畴,这一转变从根本上重塑了认识论的架构,为人类知识的可靠性找到了新的依据,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哲学道路。

    (二)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

    成功地在经验论与唯理论之间架起桥梁。既承认经验是知识的触发点,感性直观为知识提供了原始素材,又强调知性先天范畴对知识的规范整合作用,汲取了二者的精华,化解了长期以来的理论纷争,使哲学在认识论层面迈向新的统一。

    (三)规范理性运用边界

    为理性的合法运用划定了清晰界限。告诫人们理性在经验领域内能够发挥强大的构建知识、认识世界的作用,但当妄图突破经验去探究超验的形而上学问题时,就会陷入谬误与矛盾,引导后世哲学家更加审慎地对待形而上学研究,推动哲学朝着更加严谨、科学的方向发展。

    四、局限性探讨

    (一)物自体问题的晦涩

    康德提出的 “物自体” 概念引发诸多争议。物自体作为现象背后的不可知的实在,既为知识提供了某种刺激源,又永远处在认识的彼岸。但这一概念本身过于晦涩,我们无法确切知晓物自体的真实性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