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逐步去除烦恼和无明,最终实现觉悟。
4 不二法门
烦恼即菩提:大乘佛教认为烦恼和菩提(觉悟)不是截然对立的。烦恼是菩提的另一面,当我们能够正确地面对和转化烦恼时,烦恼就成为了觉悟的契机。例如,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烦恼),如果能够以智慧去洞察其本质,就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和佛法的更深理解(菩提)。
生死涅盘不二:生死和涅盘(超脱生死的境界)也不是二元对立的。生死是现象界的轮回,而涅盘是对生死的超越,但从本质上说,它们是一体的。众生如果能够在生死中体悟到空性和无常,就能够在生死中达到涅盘的境界,不必执着于死后的另一个世界才是涅盘。
5 法界观
一真法界:这是大乘佛教构建的一种理想的、圆满的境界概念。在一真法界中,一切万法(事物)相互融通、毫无障碍。它是一种超越了时空、因果等限制的存在状态,是佛所证悟的境界。例如,华严宗用 “因陀罗网” 来比喻一真法界,网上的每一颗明珠都能映照出其他所有明珠的影像,象征着法界中事物之间相互含摄、相互反映的关系。
事事无碍:基于一真法界的观念,大乘佛教提出事事无碍的思想。它认为一切事物之间都没有障碍,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就像大海中的波浪,每一个波浪看似独立,但实际上都是大海(法界)的一部分,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体现了一种圆融无碍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