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看着自信且霸气的皇帝,眉头一跳。
自古改元,都是皇帝直接下诏通知。赵桓却在太庙内,当着列祖列宗的面下旨改元。
这是头一遭。
赵佶看着英姿勃发,锐意进取的皇帝,有刹那的失神,心中更是腹诽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刚则易折,出头的椽子先烂……
和赵佶烦躁的情绪不同,李纲满脸激动神色,高声道:“年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陛下的执政纲领。陛下以宣武为年号,意在进取,是我大宋之福。”
徐处仁道:“陛下圣明!”
一个个官员喊着话,神色激动,反而有了昂扬的斗志。
曾经,大宋官员闻金色变。
如今,赵桓御驾亲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杀了金国二太子,让文武百官看到了大宋也能取胜。
曾经的大宋,是金人杀来,抵抗要割地赔款,不抵抗也要割地赔款,不如放弃抵抗。
如今的大宋,是金人来了有灭金雷,能打赢金人。
大宋官员可以挺直腰杆,理直气壮的对金人说一句。
去尼玛的!
人心沸腾下,欢呼的场景愈发热烈,回荡在太庙,更是清晰传入赵佶的耳中。
赵佶眉头深锁,想着文武百官拥护皇帝,想要走正常途径夺权翻身,怕是很难了。
只是,再难也不能放弃。
坚持,才有希望。
赵桓目光扫过去,注意到赵佶变换的脸色,却没去管。渣爹还是很有用的,用来钓鱼就很好。
赵桓收回目光,继续道:“宣武的年号,等新年到来就正式启用。”
“金国大败,完颜吴乞买绝不会罢休的,一定会卷土重来,希望尔等好好备战。到时候不再防御,我们要杀入金国。”
一番话后,赵桓吩咐士兵押解着金国的俘虏回营地,文武百官各司其职。
赵佶也被送回龙德宫。
赵桓带着太子返回,太子回了东宫,李纲、徐处仁和吴敏三个政事堂的宰相,联袂进入垂拱殿。
李纲主动道:“陛下,献俘太庙结束,您也凯旋归来。目前,有三件事要处理。”
赵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