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但当初朕可是和想儿约法三章,捕鱼队的一切事宜,都要听他的。就算有再多的金银,他不给,也不会流入国库。”

    这让李世民非常的郁闷。

    李想的安排,就像是他就这么想分一杯羹一样。

    朕是那样的人么?

    ……

    这几天,郭得刚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德香楼取代了五合楼,成为了长安城之中,名气最大的酒楼,来听郭得刚说书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最近有消息说,捕鱼队在倭国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银矿,郭得刚顿时来了兴趣。

    他之前就说过一个海上寻宝的故事,反响很好。

    而石见银山,就是郭得刚想要的故事。

    三天的时间,郭得刚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部叫做《倭国寻宝记》的说书。

    “诸位客官,今日小老儿要讲的故事,是关于最近在长安城中闹得满城风雨的石见银山。而在大唐的东北方向,则是一片岛屿林立的国度。”

    不少正在用餐的宾客,都下意识的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身为长安城第一说书人,郭得刚在讲故事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短短两三天的时间,五合居的生意就比平时好了三成左右。

    其他酒楼的说书先生们,一看《倭国寻宝记》火成这样,马上又推出《石见银山探宝大揭秘》,《一座银山的故事》,《我和石见银山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的东西。

    ……

    德香楼内,郭论与邓洋两人正坐在一间雅间之中,品尝着刚刚出炉的菜肴。

    “郭兄,这几天的木材卖得比上个月还多,尤其是那巨木,前两年连跌,现在又涨了,真是太好了。”

    “我这边也是一样,以前那些造船厂都是自己采购木材,现在却开始从我这里采购木材,而且能用来造船的更是有多少要多少。”

    郭论和邓洋在大明宫的建设中损失惨重,过了好久才缓过劲来。

    如果不是水泥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普及,一些思想陈旧的家庭也不喜欢用,恐怕郭论、邓洋也活不到今天。

    “那倒也是,大部分人都是买去造船的。这些年,渭水之畔建起